[发明专利]一种取出体内猎枪弹丸的医疗器械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3170.0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8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贤明;李乐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高新区成大机械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17/52 | 分类号: | A61B17/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出 体内 猎枪 弹丸 医疗器械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成本低、体积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取出人体内猎枪弹丸的医疗器械。
(二)背景技术
猎枪是一种通过火药发射弹丸来杀伤目标的火器,主要以动物为杀伤目标;军用的又称为霰弹枪。猎枪的子弹有很多种类型,弹丸材质主要有铅制和钢制。
弹丸类型,按弹丸个数划分可以分为散弹和独头弹;按用途划分可以分为致命性,非致命性。
致命弹丸中的散弹:这是最常用的一个弹种,单颗弹丸从小米粒大小到直径0.38英寸,弹丸大小不同用途也不同;一颗猎弹里能装6~7粒到数百粒不等的弹丸。弹丸绝大多数为球形,根据射击目标的差异又分为飞碟弹,鸟弹,鹿弹。由于钢铁的密度比铅低很多,同样大小的弹丸,铅丸要比钢丸重40%。通常又把0号以上弹丸称作大威力弹。
独头弹,这种独头弹摒弃了外周膛线,不依靠空气中微旋保持稳定。它的弹丸类似一个细腰瓶子,弹丸外有两块塑料弹托,塑料弹托在枪管内能起到闭气作用,有利于提高初速。当弹头飞出枪口后在空气阻力作用下轻薄的弹托飞散脱落,留下金属弹头飞向目标。这种结构和现代反坦克炮上使用的脱壳穿甲弹颇为类似。
鹿弹就是大号霰弹的意思,一个子弹里有几颗直径较大的铅弹丸,用来猎杀较大的软皮动物效果很好。口径较大的鹿弹对付野猪等凶猛的大动物也有很强的杀伤效果。鹿弹弹丸的直径有大有小,最小值是5毫米,小于5毫米的是猎鸟用的霰弹。
爆炸弹顾名思义就是在弹丸里装入少量炸药命中目标后靠撞击力引爆炸药,有效射程可达200码,在100码的距离上能穿透15mm松木板或标准的轿车前风挡玻璃然后在板或玻璃后0.5到1码的距离上爆炸,杀伤半径1.5码,绝对的物碰物毁。
有些人甚至往霰弹里装填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例如这枚猎鱼弹 里面装填了一堆鱼钩。
大尺寸的弹丸击中目标后创口较大,必须手术取出并缝合伤口,小尺寸的铅弹也需要手术取出,因为铅属于重金属,毒性较大。
本发明中所述猎枪弹丸主要是指直径在3毫米以下的钢制弹丸和钢铅合金弹丸,不包含纯的铅制弹丸,几十颗这种弹丸同时射入人体内,由于伤口很小弹丸很难逐个取出,特别是进入人体较深部位的时候,就更难以手术取出,如果开刀取出会增加更大的创伤,得不偿失;不取出短时间内不会致命却有感染的风险,时间久了弹丸会在体内移动,引起疼痛等并发症。
目前还没有简单有效的医疗器械在不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下把射入人体内的3毫米以下的钢制弹丸和钢铅合金弹丸快速取出,以减少伤者的痛苦。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成本低、体积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取出人体内猎枪弹丸的医疗器械。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该医疗器械前端的圆柱状探针是用强导磁材料制成的表面光滑的圆柱体,后端为医用不锈钢把手,圆柱状探针的中部带有螺纹与不锈钢把手拧在一起,便于把持,圆柱状探针在把手内的部分外面缠绕了导电线圈,导电线圈的两头与干电池相连,导电线上有开关,在伤者伤口愈合之前,用该医疗器械前端的圆柱状探针沿着弹丸射入伤者体内的圆柱形伤口插入伤口最深处,打开把手上的导电开关,圆柱状的探针就变成了电磁铁,上面产生的强大磁性可以轻松将钢制弹丸和钢铅合金弹丸牢牢地吸住,然后从伤口内拉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医疗器械体积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操作成本低,对伤者的二次伤害很小。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取出体内猎枪弹丸的医疗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圆柱状探针,2把手,5干电池,6导电开关,7导电线圈。
图2为本发明一种取出体内猎枪弹丸的医疗器械的操作示意图。其中:1圆柱状探针,2把手,3人体,4猎枪弹丸,5干电池,6导电开关,7导电线圈。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取出体内猎枪弹丸的医疗器械的具体实施例,包括圆柱状探针1,把手2,干电池5,导电开关6和导电线圈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高新区成大机械设计研究所,未经淄博高新区成大机械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31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