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域JND模型的视觉感知编码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584419.X 申请日: 2017-07-18
公开(公告)号: CN107241607B 公开(公告)日: 2020-06-16
发明(设计)人: 郭杰锋;胡巩;黄联芬 申请(专利权)人: 厦门大学
主分类号: H04N19/60 分类号: H04N19/60;H04N19/147;H04N19/61
代理公司: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代理人: 马应森
地址: 361005 ***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jnd 模型 视觉 感知 编码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多域JND模型的视觉感知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1)读入一个变换编码块,进行变换编码,判断当前块是否属于亮度分量,若属于,则执行步骤2);否则结束感知编码算法流程;

2)计算每个变换系数对应的时空频多域JND阈值,具体方法为:

(1)计算每个变换系数的空域基本JND阈值Jbase,按下式计算:

其中,Jd(ω)和Jv(ω)表示对角线和垂直方向的空频域基本最小可感知阈值模型,表示DCT系数方向角,分别按下式计算:

Jd(ω)=0.0293ω2-0.1382ω+1.75

Jv(ω)=0.0238ω2-0.1771ω+1.75

其中,ω表示位于(i,j)位置系数的空间频率,按下式计算:

其中,Rvd表示观察距离和图像高度的比例,Pich表示图像高度所包含的像素数量;

(2)计算每个变化系数的亮度自适应掩蔽调制因子MLM,按下式计算:

其中μp表示变换块的平均亮度强度,M0.1(ω)和M0.9(ω)分别表示μp为0.1和0.9时的MLM,分别按下式计算:

M0.1(ω)=2.468×10-4×ω2+4.466×10-3×ω+1.14

M0.9(ω)=1.230×10-4×ω2+1.433×10-2×ω+1.34

其中N表示DCT块的大小;K为像素深度,在8bit的图像中为255;I(i,j)表示i列j行的像素强度;

(3)计算每个变换系数的对比掩蔽效应调制因子MCM,按下式计算:

MCM(ω,τSCI)=f(ω)·τSCI+1

其中τSCI表示变换块平均结构强度,f(ω)表示在不同τSCI下MCM和ω的关系式,分别由下式计算:

其中C(ω)代表空间频率为ω的DCT系数值,f(ω)中的各个常量系数如下所示:

0≤ω<ω0:ε=8.03,γ=4.55,η=29.37

ω≥ω0:ε=31.17,γ=9.44,η=6.23;

(4)计算每个变换系数的时域掩蔽调制因子MTM,按下式计算:

其中ft表示时间频率,按下式计算:

ft=fsx·vx+fsy·vy

其中,fsx和fsy分别表示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空间频率,vx和vy分别表示物体在人眼视网膜平面上的水平和垂直运动速度,单位是度/秒,分别如下式计算:

fsx=i/2Nθ

fsy=j/2Nθ

vτ=v-v,(τ=x,y)

其中v和v分别表示物体在图像平面上的运动速度和眼球的运动速度;v通过如下计算:

其中,gspem表示人眼运动平滑的修正值,这里设为0.84;vMIN表示眼球漂移运动的最小值,这里设为0.15度/秒;vMAX表示眼球扫视的最大速度,这里设为80度/秒;而物体在图像平面上的运动速度v表示为:

v=fr·mvτ·θ,(τ=x,y)

其中fr表示帧率,mvτ表示某个变换块的水平和垂直运动矢量,在编码过程中获得;

(5)计算每个变换系数的最小可感知失真阈值JNDST,按下式计算:

3)计算变换系数的最合适抑制值Ω(i,j),具体方法为:

(1)初始化k=0,计算DB(k),令DBX=DB(k):

Δc(i,j)=|c(i,j)-Q-1(Q(c*(i,j)))|

(2)判断:若DBX≥1,k=0,则直接转到步骤(5);否则转到步骤(3);

(3)若k小于1,则计算DB(k+0.5),然后令DBY=DB(k+0.5);否则计算DB(k+1)然后令DBY=DB(k+1);

(4)判断:

①当DBX<1且DBY≥1,按下式计算k,然后转到步骤(5);

α=DBY-DBX,(k=0,0.5,1,2,3)

β=DBX-α·k,(k=0,0.5,1,2,3)

k=(1-β)/α

②当DBX=DBY,取当前k作为最合适的k值,然后转到步骤(5);

③当k=2时,取k=3作为最合适的k值,然后转到步骤(5);若k小于1,则将k+0.5;否则将k+1;令DBX=DBY,然后执行步骤(3);

(5)按下式计算每个变换系数最合适的抑制值Ω(i,j):

4)进行变换系数幅值的抑制,按下式计算:

其中c(i,j)表示原始变换系数,c*(i,j)表示经过抑制之后的变换系数;

5)将抑制之后的变换系数经过量化及熵编码之后的码流大小作为新的码流大小加入率失真优化公式中,如下式表示:

之后转到步骤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441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