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板条增益介质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4937.1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3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陈露;梁兴波;刘磊;唐晓军;王超;刘洋;王文涛;吕坤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3/04 | 分类号: | H01S3/04 |
代理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11010 | 代理人: | 田卫平 |
地址: | 10001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散热 结构 板条 增益 介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板条增益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照预设蒸镀方法在板条增益介质表面镀光学膜;
在镀上所述光学膜的所述板条增益介质的两个端头进行保护覆盖,并使用磁控溅射镀膜方法在进行保护覆盖后的所述板条增益介质的所述光学膜上镀金属膜;
在镀上所述金属膜的所述板条增益介质的表面上使用金属增材制造方法制造散热结构,以得到具有散热结构的板条增益介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磁控溅射镀膜方法在进行保护覆盖后的所述板条增益介质的所述光学膜上镀金属膜,包括:
将进行保护覆盖后的所述板条增益介质放入真空磁控溅射设备中,并抽真空至第一预定大气压;
按照第一预设功率和第一预设时间向进行保护覆盖后的所述板条增益介质溅射金属钛;
按照第二预设功率和第二预设时间向溅射所述金属钛的所述板条增益介质溅射金属铂;
按照第三预设功率和第三预设时间向溅射所述金属铂的所述板条增益介质溅射金属金,以得到镀有所述金属膜的所述板条增益介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镀上所述金属膜的所述板条增益介质的表面上使用金属增材制造方法制造散热结构,包括:
将镀有所述金属膜的所述板条增益介质放入金属增材制造设备中,按照第四预设功率、预设扫描速度和预设的每个散热结构的当量直径对镀上所述金属膜的所述板条增益介质的表面进行扫描,以得到所述具有散热结构的板条增益介质。
4.如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具有散热结构的所述板条增益介质之后,还包括:
按照所述第四预设功率、所述预设扫描速度、预设的封装壳体厚度和预设的封装壳体尺寸对具有所述散热结构的板条增益介质进行扫描,以得到具有封装结构的板条增益介质。
5.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板条增益介质,通过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板条增益介质的制造方法制造得到,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条增益介质、光学膜、金属膜和多个散热结构;其中,
所述光学膜设置在所述板条增益介质上;
所述金属膜设置在除覆盖有所述光学膜的所述板条增益介质的两个端头位置之外的所有位置;
每个所述散热结构均设置在覆盖有所述金属膜的所述板条增益介质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板条增益介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设置在具有散热结构的所述板条增益介质上,包裹除所述两个端头位置之外的所有位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板条增益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膜从靠近所述光学膜至远离所述光学膜的方向上,依次为钛膜、铂膜和金膜。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板条增益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条增益介质的所述光学膜的厚度范围为2微米至5微米。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板条增益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钛膜厚度的范围为100纳米至300纳米,所述铂膜的厚度范围为100纳米至300纳米,所述金膜厚度范围为300纳米至800纳米。
10.如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板条增益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的当量直径的范围为10微米至100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49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