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盆腔炎的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7487.1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8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黄绍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绍菊 |
主分类号: | C07D403/04 | 分类号: | C07D403/04;A61P15/00;A61P2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74300 山东省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盆腔炎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治疗盆腔炎的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包括子宫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可一处或几处同时发病,是妇女常见病之一。由于输卵管,卵巢统称附件,且输卵管发炎时常波及近邻的卵巢。因此,又有附件炎之称。
急性盆腔炎的症状特点是:其病急,病情重,可出现下腹疼痛,发烧,寒战,头痛,食欲不振,检查时发现病人呈急性病容,体温高,心率快,下腹部有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盆腔检查:阴道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穹窿有明显触痛,子宫及双附件有压痛,反跳痛,或一侧附件增厚。慢性盆腔炎的症状特点是:其病慢,病程长,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可有低热,易感疲乏,伴下腹坠腰痛等,检查时发现,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盆腔炎的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式(Ⅰ)所示的治疗盆腔炎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水合物,其结构如下:
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式(Ⅰ)表示的化合物与丙酸、草酸、丙二酸、琥珀酸、富马酸、马来酸、乳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所述的有机酸形成的盐;或与盐酸、磷酸、硫酸、氢氟酸、氢溴酸所述的无机酸形成盐;或与卤烷形成的季铵盐,所述卤烷为氟、氯、溴或碘代烷烃。
化合物(Ⅰ)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化合物4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化合物3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一种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在治疗盆腔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的化合物对于引起盆腔炎的病原菌效果显著,可以开发成临床上有效的新的药物组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式(Ⅰ)所示的治疗盆腔炎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水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如下:
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式(Ⅰ)表示的化合物与丙酸、草酸、丙二酸、琥珀酸、富马酸、马来酸、乳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所述的有机酸形成的盐;或与盐酸、磷酸、硫酸、氢氟酸、氢溴酸所述的无机酸形成盐;或与卤烷形成的季铵盐,所述卤烷为氟、氯、溴或碘代烷烃。
式(Ⅰ)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合物(Ⅰ)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其结构鉴定数据如下:
GC-MS:M=615;
1H NMR(CDCl3,300MHz):δ7.4(m,2H);δ7.2(m,1H);δ5.7(m,1H);δ
4.7-5.3(m,2H);δ4.12(m,2H),δ4.05(s,2H);δ2.71(s,3H);δ2.35(m,2H);δ2.21-2.3(s,9H);δ1.30(t,3H)。
化合物3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化合物2(0.2g)溶于干燥乙醚(15mL)中并在20℃下加入溶有0.3mL三氟乙酸酐的干燥乙醚(10mL)中,TLC跟踪,后处理,萃取,水洗,干燥后,浓缩,得到固体粗品,重结晶得到目标产物。
其结构鉴定数据如下:
GC-MS:M=573;
1H NMR(CDCl3,300MHz):δ7.8(d,2H);δ7.5(d,2H);δ7.3(d,2H);
δ4.12(m,2H),δ4.05(s,2H);δ2.71(s,3H);δ2.35(s,9H);δ1.30(t,3H)。化合物3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化合物1(0.4mmol)溶于20mL DMF溶液中,加入碳酸钾(0.8mmol),80℃反应30min,加入二氯氮甲基乙酰胺(0.5mmol),80℃反应过夜。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水,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再用饱和氯化钠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旋蒸除去有机溶剂,经硅胶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到化合物2。其结构鉴定数据如下:
GC-MS:M=47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绍菊,未经黄绍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74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