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动传感装置和床垫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7571.3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7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杨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松 |
主分类号: | G01H11/08 | 分类号: | G01H11/08;A61B5/020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明日今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43 | 代理人: | 王杰辉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动 传感 装置 床垫 | ||
1.一种微动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支撑体和第一微动传感器;
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相对层叠设置;
所述支撑体支撑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所述支撑体的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壳体的底面和下壳体的顶面,所述上壳体相对所述支撑体形成上悬臂梁,所述下壳体相对所述支撑体形成下悬臂梁;所述上悬臂梁和下悬臂梁相对设置;
所述微动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的一侧边方向,且位于上悬臂梁和下悬臂梁之间,采集上悬臂梁和下悬臂梁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向第一方向突出于所述支撑体形成第一上悬臂梁,下壳体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于所述支撑体形成第一下悬臂梁;第一上悬臂梁和第一下悬臂梁相对设置;
所述微动传感器包括第一微动传感器,该第一微动传感器设置于第一上悬臂梁和第一下悬臂梁之间,采集第一上悬臂梁和第一下悬臂梁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动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向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突出于所述支撑体形成第二上悬臂梁,下壳体向所述第二方向突出于所述支撑体形成第二下悬臂梁;第二上悬臂梁和第二下悬臂梁相对设置;
所述微动传感器还包括第二微动传感器,该第二微动传感器设置于第二上悬臂梁和第二下悬臂梁之间,采集第二上悬臂梁和第二下悬臂梁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悬臂梁和下悬臂梁之间对应所述微动传感器的周侧设置有支撑上悬臂梁和下悬臂梁的柔性材料支撑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设置于上悬臂梁和下悬臂梁之间,电路板与所述微动传感器连接;
所述电路板和微动传感器层叠设置,微动传感器远离电路板的一侧设置垫片,所述垫片紧接触所述上壳体或下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动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发射器;
所述无线发射器连接所述电路板,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所述微动传感器的检测数据。
7.一种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垫体和微动传感装置;
所述微动传感装置上壳体、下壳体、支撑体和第一微动传感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相对层叠设置;所述支撑体支撑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所述支撑体的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壳体的底面和下壳体的顶面,所述上壳体相对所述支撑体形成上悬臂梁,所述下壳体相对所述支撑体形成下悬臂梁;所述上悬臂梁和下悬臂梁相对设置;所述微动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的一侧边方向,且位于上悬臂梁和下悬臂梁之间,采集上悬臂梁和下悬臂梁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
所述微动传感装置设置于所述垫体内,采集垫体在厚度方向的微动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包括双人垫体,该双人垫体包括沿双人垫体长度方向分隔两侧的第一躺卧区和第二躺卧区,在所述第一躺卧区和第二躺卧区之间设置所述微动传感装置;
所述微动传感器与所述支撑体的直连线与所述双人垫体的宽度方向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传感装置设置在所述垫体的边沿区域,所述微动传感装置的微动传感器相对于所述支撑体靠近所述垫体的中心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包括第三躺卧区,所述微动传感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躺卧区对应的垫体区域内;
所述微动传感器与所述支撑体的直连线与所述第三躺卧区的长度方向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松,未经杨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757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即时显示用电量的台灯
- 下一篇:一种基于智慧城市环保理念的照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