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空穴注入的异质结构LED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87594.4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40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宁炀;陈志涛;王巧;王君君;林丹;赵维;龚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L33/14 | 分类号: | H01L33/14;H01L33/30;H01L33/32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6 | 代理人: | 刘卉 |
地址: | 51065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空穴 注入 结构 led 器件 | ||
一种增强空穴注入的异质结构LED器件,包括衬底及衬底上的外延结构,所述外延结构包括沿外延生长方向依次设置的缓冲层、非故意掺杂层、n型电子漂移层、多量子阱发光有源区、p型电子阻挡层、p型空穴漂移层和p型接触层,所述n型电子漂移层上设置有n型欧姆接触电极,所述p型接触层上设置有p型欧姆接触电极,所述p型电子阻挡层由沿外延生长方向依次设置的p‑Alsubgt;x/subgt;Gasubgt;1‑/subgt;subgt;x/subgt;N层、p‑Insubgt;y1/subgt;Gasubgt;1‑y1/subgt;N/p‑Insubgt;y2/subgt;Gasubgt;1‑y2/subgt;N/p‑Insubgt;y3/subgt;Gasubgt;1‑y3/subgt;N复合层及p‑Alsubgt;z/subgt;Gasubgt;1‑z/subgt;N层构成。本发明能够在保证对电子较好的阻挡作用、不增加器件工作电压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空穴浓度和空穴漂移速率,缓解Mg受主激活能大、空穴迁移率低造成的不利影响,大大增强了空穴注入,从而提高了器件发光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增强空穴注入的异质结构LED器件。
背景技术
GaN基发光二极管(LED)具有体积小、寿命长、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等优点,是传统白炽灯、荧光灯的理想替代光源,是引领新一代照明革命的核心关键器件。近十余年来,LED照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可见光通信、微显示、可穿戴智能眼镜等LED新型应用不断发展,对器件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在学术界和产业界,仍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是如何解决大注入电流下LED的发光效率骤降(Efficiency Droop)问题。导致器件出现效率骤降的原因众说纷纭,可能包括缺陷相关的非辐射复合、俄歇复合、载流子解局域化、空穴注入效率限制或载流子泄漏等多种因素。其中,空穴注入效率限制或载流子泄漏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是因为对GaN基材料体系而言,n型和p型材料存在显著的导电性差异,例如:n型GaN基材料掺杂容易实现,电子浓度可远大于1×1018 cm-3,且迁移率可>300 cm2/V/s;而p型GaN基材料缺乏合适的受主掺杂剂(通常用Mg),空穴浓度很难做到1×1018cm-3以上,且迁移率通常<10 cm2/V/s。因此,LED器件中n区和p区载流子存在显著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内量子效率较低或者大注入电流下电子泄漏严重,导致器件发光效率下降。在Mg受主激活能高达150-250meV的限制条件下,现有技术通常在量子阱发光有源区和p-GaN漂移区之间引入p-AlGaN、AlGaN/GaN短周期超晶格、或者渐变组分p-AlGaN等电子阻挡层结构来阻挡电子泄漏。这些电子阻挡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效率骤降,但仍存在厚度较大导致器件工作电压增大、外延生长条件较为苛刻、或者制备工艺复杂等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可靠,能够实现阻挡层中价带能带结构和电场强度分布的局部调节,有效地增强空穴注入,发光效率高的异质结构LED器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未经广东省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75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