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价值量建立激励机制的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8192.6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3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金海;代炜琦;邹德清;肖德山;崔长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凤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4 | 分类号: | G06Q40/04 |
代理公司: | 武汉臻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2233 | 代理人: | 宋业斌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价值量 建立 激励机制 方法 及其 系统 | ||
1.一种基于价值量建立激励机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记账节点接收来自于客户端的交易信息,并将该交易信息写入其自身的区块中,并判断该区块是否已经被写满,或者该写入过程是否已超时,如果是则转入步骤(2),否则继续采集来自客户端的交易信息,并重复本步骤;
(2)记账节点在区块链系统中对该交易信息进行共识,以产生区块,调用智能合约处理该交易信息,并根据处理得到的结果获取交易信息对应的价值量;
(3)记账节点判断已发币总量是否大于发币阈值,如果是则过程结束,否则转入步骤(4);
(4)记账节点根据步骤(3)得到的交易信息对应的价值量为客户端发放奖励R;
(5)记账节点根据步骤(4)的奖励R更新发币总量sa和当前周期实际发币量s;
(6)记账节点判断更新后的当前周期实际发币量s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周期内的发币量V,若是则转入步骤(7),否则返回步骤(1),继续接收来自用户端的交易信息;
(7)记账节点根据当前周期实际发币量s更新奖励系数并将当前周期实际发币量s设置为0,然后返回步骤(1),继续接收来自用户端的交易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判断超时的阈值被设置为大于或等于区块链系统中两个相距最远的节点之间完成一次通讯过程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价值量等于处理得到的结果M减去交易信息对应商品的成本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步骤(1)之间的初始化过程,具体为,记账节点设置已发币总量sa=0,当前周期实际发币量s=0,设置计数器i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并设置奖励系数为大于0的正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奖励R的值是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设的周期内的发币量V满足条件V小于发币总量W,发币总量W等于发币阈值,且V是大于0的任意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具体采用以下公式:
s=s+R
sa=sa+R。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具体是采用以下公式:
其中Ti表示从上一次开始更新奖励系数到本次更新所经历的时间,如果是第一次,则为从初始化开始到本次更新所经历的时间,T表示预设的发币周期。
9.一种基于价值量建立激励机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记账节点接收来自于客户端的交易信息,并将该交易信息写入其自身的区块中,并判断该区块是否已经被写满,或者该写入过程是否已超时,如果是则转入第二模块,否则继续采集来自客户端的交易信息,并重复本步骤;
第二模块,用于记账节点在区块链系统中对该交易信息进行共识,以产生区块,调用智能合约处理该交易信息,并根据处理得到的结果获取交易信息对应的价值量;
第三模块,用于记账节点判断已发币总量是否大于发币阈值,如果是则过程结束,否则转入第四模块;
第四模块,用于记账节点根据第三模块得到的交易信息对应的价值量为客户端发放奖励R;
第五模块,用于记账节点根据第四模块的奖励R更新发币总量sa和当前周期实际发币量s;
第六模块,用于记账节点判断更新后的当前周期实际发币量s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周期内的发币量V,若是则转入第七模块,否则返回第一模块,继续接收来自用户端的交易信息;
第七模块,用于记账节点根据当前周期实际发币量s更新奖励系数并将当前周期实际发币量s设置为0,然后返回第一模块,继续接收来自用户端的交易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凤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凤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819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