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菊花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8673.7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1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袁培森;黎薇;熊迎军;任守纲;徐焕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N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神经网络 菊花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菊花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从原始的野生种类经过栽培、杂交选择和精心培育,已经逐步成为世界上品种最丰富的栽培花卉之一。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目前,对于植物和花的识别,主要采用了机器学习技术。但是针对不同菊花种类的识别缺少深度的研究,现有技术和产品对不同菊花的识别正确率不高。
在现有花的种类识别技术主要有:
(1)微软识花是微软和中国科学院植物联合提出的智能识别技术,它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但是对不同形状的菊花识别功能不足。
(2)myGardenAnswers是通过上传植物和花卉图像进行植物种类识别的系统,通过植物照片就能识别出来植物种类,但是对识别不同形状的菊花能力不足。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针对菊花的形状,有必要研究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菊花识别技术,提高菊花识别的正确率。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菊花识别方法,该方法对于菊花的识别率更精准,可以的将菊花按照花朵的形状进行分类。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菊花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菊花图像原始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并构成训练集样本;
(2)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3)待识别菊花的图像采集,并对图像进行裁剪和缩放,将图像转化成RGB形式输入到深度神经网络的模型中;
(4)将测试样本利用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的模型识别菊花的类型。
其中,所述的步骤(2)对图像处理包括训练集图片的随机剪裁、随机反转、随机亮度变换、随机对比度变换、白化处理和测试集图片的随机剪裁、白化处理;所述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依次连接的是数据输入层Input、Conv1卷积层、Conv2卷积层、全连接层和Output数据输出层;所述的Conv1卷积层输入图像像素大小为48*48*3,所述Conv1卷积层的卷积核数目为64个,卷积核的移动切片步长为1,卷积核的大小为5*5,pooling层的卷积核大小为3*3,移动步长为2,所述的Conv1卷积层的输出为Conv2卷积层的输入;所述Conv1卷积层和Conv2卷积层为相同的设计结构,即卷积核数目为64个,卷积核的移动切片步长为1,卷积核的大小为5*5,pooling层的卷积核大小为3*3,移动步长为2,并均使用ReLU函数为神经元激活函数;所述全连接层包括Fc3全连接层和Fc4全连接层,Fc3全连接层的输出神经元个数设为384个,Fc4全连接层输出的神经元个数设为192个。
进一步的,所述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onv1卷积层分为C1卷积层、S1下采样层和L1归一化层,所述的Conv2卷积层分为C2卷积层、S2下采样层和L2归一化层。所述的L层为LRN层,是局部响应归一化,对于每个元素按照给定的系数逐一进行规范化处理。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方法采用修正线性单元ReLU激活函数为f(x)=max(0,x);所述识别的菊花类型有五种,分别为翻卷型、雏菊型、飞舞型、球型和莲座型。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卷积神经网络训练阶段包括如下步骤:
(a)从截断的正态分布中输出随机值的方法初始化网络的权值参数W,生成的值服从正态分布;
(b)从训练集中通过线程随机选取15-50个训练样本,然后对选取图像进行预处理后输入到BP卷积神经网络中;
(c)计算实际的输出值与预测的输出值之间的误差值;
(d)如果迭代次数达到预定值,则停止训练,否则继续进行训练,并按照极小化的方式将误差进行反向传播;
(e)返回步骤(b),循环训练。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的特点在于:第一、发明针对图像视点问题、尺寸问题、光影变化问题、背景复杂问题、遮挡问题,变形问题有极大的改进,可以提图像识别的准确率;第二、本发明解决现有菊花识别的技术难题,并且可以对于菊花的类型有进一步区分;第三、本发明对菊花数据预处理,增加模型的泛化能力;第四、本发明可以深度神经网络结构及激活函数对菊花有效识别;第五、本发明可以通过菊花形状来识别菊花的种类和名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数据预处理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系统网络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86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