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云雷达的协同组网测量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2438.7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00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黄跃飞;王光谦;魏加华;翁燕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95 | 分类号: | G01S13/95;G01S7/02 |
代理公司: | 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莹;曹杰<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雷达 协同 组网 测量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云雷达的协同组网测量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向n个对同一云雨目标共视的测云雷达发送相应的波形控制参数,以供测云雷达对云雨目标进行探测获取用于描述回波特征的第一一次气象数据;接收各测云雷达发送的第一一次气象数据;将各测云雷达发送的第一一次气象数据在空间坐标系中进行数据融合,获得第二一次气象数据;根据所述第二一次气象数据得到用于描述所述云雨目标云雨特性的二次气象数据。通过多个测云雷达对同一云雨目标协同组网测量,降低了对单部测云雷达发射功率的要求,提高了测量精确度并降低了测量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象观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云雷达的协同组网测量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地球表面约50%以上天空被云层覆盖,云在大气能量分配、辐射传输,尤其是水循环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地球-大气系统中,云以释放潜热的形式向大气输送热量,其所蕴含的固态水分、液态水分不仅会造成自然降水,对天气和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是人工影响天气的最重要对象,因此,对云、雨分布、特性及其演化运动过程的观测和研究已成为大气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云物理研究、人工影响天气、气候变化检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云雨目标的观测普遍使用雷达技术。单部雷达的监测和预警能力通常有限,为了获取云雨目标的测量参数,则需要提高雷达的发送功率等个方面的要求,造成了测量精确度低而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云雷达协同组网测量方法及装置。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云雷达协同组网测量方法,包括:
向n个对同一云雨目标共视的测云雷达发送相应的波形控制参数,以供测云雷达对云雨目标进行探测获取用于描述回波特征的第一一次气象数据;
接收各测云雷达发送的第一一次气象数据;
将各测云雷达发送的第一一次气象数据在空间坐标系中进行数据融合,获得第二一次气象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一次气象数据得到用于描述所述云雨目标云雨特性的二次气象数据。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云雷达协同组网测量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n个对同一云雨目标共视的测云雷达发送相应的波形控制参数,以供测云雷达对云雨目标进行探测获取用于描述回波特征的第一一次气象数据;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各测云雷达发送的第一一次气象数据;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将各测云雷达发送的第一一次气象数据在空间坐标系中进行数据融合,获得第二一次气象数据;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一次气象数据得到用于描述所述云雨目标云雨特性的二次气象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云雷达协同组网测量方法及装置,通过向多个对同一云雨目标共视的测云雷达发送相应的波形控制参数,获取各测云雷达发送的用于描述回波特征的第一一次气象数据,将各测云雷达发送的第一一次气象数据在空间坐标系中进行数据融合,得到第二一次气象数据,并根据第二一次气象数据得到用于描述云雨目标云雨特性的二次气象数据。通过多个测云雷达对同一云雨目标协同组网测量,降低了对单部测云雷达发射功率的要求,提高了测量精确度并降低了测量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云雷达协同组网测量方法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24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榆木嫁接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姜栽培遮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