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型钢密肋复合结构体系和其龙骨单元、墙体、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3358.3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21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增涛;袁泉;贾英杰;常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瑞司(北京)抗震住宅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58 | 分类号: | E04B2/58;E04B2/6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地址: | 100022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钢 复合 结构 体系 龙骨 单元 墙体 装配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房屋墙体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型钢密肋复合结构体系和其龙骨单元、墙体、装配方法,龙骨单元包括龙骨框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钢筋网片,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均连接于所述龙骨框架内,且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交;所述钢筋网片连接于所述龙骨框架的端面。本申请所提供的龙骨单元,通过龙骨框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钢筋网片,形成墙体骨架,且通过框架结构,既保证了强度,又减轻了重量,同时能够预制,实现运输,因此,在使用时,直接将龙骨单元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以减轻施工人员负担,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房屋墙体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型钢密肋复合结构体系和其龙骨单元、墙体、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建筑业特别是住宅产业以及其相关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土建方式,为了保证强度,墙体的重量比较大,考虑到运输成本,通常墙体在现场制作墙体骨架,这样,会增加施工人员负担,降低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型钢密肋复合结构体系和其龙骨单元、墙体、装配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例提供了一种龙骨单元,包括龙骨框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钢筋网片,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均连接于所述龙骨框架内,且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交;所述钢筋网片连接于所述龙骨框架的端面。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龙骨连接件和第二龙骨连接件;所述第一龙骨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龙骨连接件分别连接于所述龙骨框架的外部,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龙骨单元。
优选地,所述龙骨框架呈四方结构,包括相对的两个型钢梁和相对的两个型钢柱;所述第一支撑件平行于所述型钢梁,且其两端分别连接于相对的两个型钢柱;所述第二支撑件平行于所述型钢柱,且其两端分别连接于相对的两个所述型钢梁。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设有至少两个,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围成窗框骨架;
和/或
所述第一支撑件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撑件设有至少两个,两个相对的所述型钢梁分别为第一型钢梁与第二型钢梁,所述第一型钢梁、靠近所述第一型钢梁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围成门框骨架。
优选地,还包括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龙骨框架的顶角,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相交处,所述顶角与所述相交处位于同一四边形内,且位于所述窗框骨架或者所述门框骨架之外。
优选地,所述龙骨框架呈四方结构,包括相对的两个型钢梁和相对的两个型钢柱;所述第一支撑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分别沿所述龙骨框架的两条对角线设置;各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型钢梁与所述型钢柱,所述第二支撑件平行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件。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墙体,包括多个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龙骨单元,相邻的两个所述龙骨单元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过渡连接件;至少部分所述龙骨单元沿水平方向排列,水平方向排列的相邻两个所述龙骨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过渡连接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渡连接件呈条状结构、L型结构、T型结构或者十字型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过渡连接件,至少部分所述龙骨单元沿竖直方向排列,竖直方向排列的相邻两个所述龙骨单元通过所述第二过渡连接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龙骨单元包括第一龙骨连接件和第二龙骨连接件;所述第一龙骨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龙骨连接件分别连接于所述龙骨框架的外部,
所述第一龙骨连接件连接于所述龙骨框架的外侧,且所述第一龙骨连接件设有第一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供所述第二过渡连接件插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瑞司(北京)抗震住宅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迈瑞司(北京)抗震住宅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33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