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套筒转子发动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93566.3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8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苗军 |
主分类号: | F02B53/02 | 分类号: | F02B53/02;F02B53/04;F02B55/08;F02B55/14;F02B7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筒 转子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尤其涉及一种套筒转子发动机。
背景技术
往复式活塞发动机的往复运动件多,曲柄连杆机构笨重,体积、重量大,磨损快、功耗多。通过广泛检索,尚未发现与本发明相同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克服往复式活塞发动机结构不合理造成体积、重量大,效率低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套筒转子发动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套筒转子发动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其特征在于:其定子包括一支撑于机架的定子端盖,该端盖侧面设一组与其同心的定子筒且最大定子筒的直径小于该端盖,各定子筒的一端被定子端盖封闭、另一端开口;其转子包括一转子端盖,该端盖侧面设一组与其同心的转子筒且数量比定子筒多一个,各转子筒的一端被转子端盖封闭、另一端开口;定子和转子相互偏心并扣合且两者的开口端互贴对方的端盖的内壁做滑动密封配合,各定子筒分别处在各相邻的两个转子筒之间;在转子端盖中心设一转动配合的转子轴,其上偏心的设一主轴与定子筒同心并支承于机架;在各定子筒的壁上分别对称的嵌有若干做径向滑动密封配合的隔板,各隔板轴向的两端分别与定子端盖和转子端盖、径向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转子筒进行滑动密封配合;各定子筒两侧的夹层被隔板分割成若干空腔,各空腔由其周边的定子筒、定子端盖、转子筒、转子端盖和隔板的部分壁面共同封闭。主轴带动与其偏心的转子轴转动,转子轴带动支承于其上的各转子筒位移,相邻的转子筒又交替的推动其间的各隔板做径向往复滑动、并分别与隔板径向的两端产生滑动;将各转子筒上与隔板进行滑动配合的各段筒壁制成平面并分别与隔板径向的两端进行平面式贴合,可制止转子可能产生的自转和绕主轴心的整体转动,迫使转子只能产生绕主轴心的圆周性的平动;每个隔板所对应的相邻的转子筒壁上的两个配合平面相互平行且随转子进行平动,故无论这两个配合平面的位置如何变化,其与隔板配合的间距和方向均始终保持不变,均能和隔板径向的两端始终保持正常的贴合与滑动,而隔板则通过其径向往复滑动以适应这两个配合平面的位置变化。各转子筒与隔板的平面式贴合还可增强其配合的密封性和耐磨性。随着转子的圆周性平动,各定子筒两侧的各空腔的容积发生周期性改变,可实现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功能,故可用作发动机汽缸,为此经过定子端盖在各定子筒上各相邻的隔板间的筒壁上,均通有一组向内和一组向外的两组进气孔、排气孔和火花塞,使各定子筒两侧的每一个空腔都能通有一组进、排气孔和火花塞,组成蜂窝状的多层汽缸发动机。各定子筒上的隔板数决定了该定子筒两侧的汽缸的数量、大小和形状,隔板数最少为三个,一般为四——六个,随着定子筒的增大,隔板数及汽缸数相应递增,以避免汽缸尺寸过大、形状过狭而不利燃烧。
在上述主要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以下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组定子筒所含的定子筒数为一个,所述的一组转子筒所含的转子筒数为两个,组成一台单定子双层汽缸发动机。
所述的一组定子筒所含的定子筒数为一个时,其定子筒上各相邻的隔板间的筒壁上均只保留一组向内的进气孔、排气孔和火花塞,仅使定子筒内侧的各空腔各通有一组进、排气孔和火花塞,而其外侧的各空腔则不通进、排气孔和火花塞,从而只利用定子筒内侧的各空腔作汽缸而不用其外侧的各空腔,组成一台单定子单层汽缸发动机。
所述的一组定子筒所含的定子筒数为两个,所述的一组转子筒所含的转子筒数为三个,组成一台双定子四层汽缸发动机。
所述的一组定子筒所含的定子筒数为三个,所述的一组转子筒所含的转子筒数为四个,组成一台三定子六层汽缸发动机。
所述的一组定子筒所含的定子筒数多于一个时,将每个定子筒上的隔板与其它定子筒上的隔板相互错开一定角度,可使每个定子筒两侧的汽缸与其它定子筒两侧的汽缸的位置依次错开一定角度,其工作相位也依次错开一定角度,以增加做功频次、稳定功率输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本方案,发动机无曲柄连杆机构,可直接输出旋转动力,且蜂窝式的结构使发动机的汽缸多、结构紧,功率大、体积小,构造简单且消极质量、有害惯性、机械振动、磨损及功耗均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8为实施例1的主轴转动两周的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10为图9的A-A剖视图;
图11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苗军,未经苗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35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焊接性和加工部耐蚀性优异的镀锌合金钢材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三维物体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