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垂直流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4162.6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67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峰;陆永兴;赵平源;王家伟;罗江;黄碧芳;刘利;唐道文;王芹;聂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贵州贵深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亮;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垂直 处理 生活 污水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利用垂直流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水泵将污水泵入缺氧反应池中,利用污水泵入时产生的水流压力来带动缺氧反应池中设置的波轮导流装置,使波轮导流装置旋转,从而带动缺氧反应池内的缺氧反应颗粒填料转动,形成上升流,使污水与缺氧反应填料充分混合;污水经过反应后,污水从顶部以旋流的形式进入好氧反应池A,形成旋转下降流,之后污水从好氧反应池A的底部以旋流的形式进入好氧反应池B的底部,在好氧反应池B中形成旋转上升流,污水在流场作用下与好氧反应填料充分混合,并带动好氧反应填料旋转;好氧反应池产生的气泡上升过程中被旋转的好氧反应填料切割,直径减小,溶解氧效率提高,部分气泡附着在好氧反应填料上,降低了好氧反应填料密度,使好氧反应填料密度小于水,在旋转混合过程中上升,失去气泡后密度重于水,又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降,形成循环往复的、与污水良好混合的好氧悬浮床;完成好氧反应的污水依次进行沉淀池、过滤池及消毒池完成后续处理。
2.一种实现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的装置,包括缺氧反应池(1),好氧反应池A(2),好氧反应池B(3),其特征在于:在缺氧反应池(1)内设有缺氧反应颗粒填料(24),在缺氧反应池(1)内的底部设有波轮导流装置(8);进水管(7)从缺氧反应池(1)的上部进入缺氧反应池(1),进水管(7)的出水口处于缺氧反应池(1)内的底部、且出水方向对应波轮导流装置(8)的导流翼板水平设置;在缺氧反应池(1)的上部设有出水堰A(9),出水堰A(9)的出水孔与好氧反应池A(2)上部设置的导流管A(20)及导流管B(21)连通,导流管A(20)与导流管B(21)处于好氧反应池A的上部,导流管A(20)与导流管B(21)沿好氧反应池A(2)内壁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设置,且导流管A(20)与导流管B(21)的出水方向相互垂直,在好氧反应池A(2)内设有好氧反应颗粒填料(25),在好氧反应池A(2)的下部设有底部出水孔(11),底部出水孔(11)与导流管C(22)及导流管D(23)连接,导流管C(22)与导流管D(23)处于好氧反应池B(3)内的底部,导流管C(22)与导流管D(23)沿好氧反应池B(3)内壁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设置,且导流管C(22)与导流管D(23)的出水方向相互垂直;在好氧反应池B(3)的上部设有出水堰B(12),在好氧反应池A(2)及好氧反应池B(3)的底部均设有曝气装置(10);好氧反应池B(3)的上部通过出水堰B(12)与沉淀池(4)的上部连通,沉淀池(4)的上部部通过周边出水堰(16)与过滤池(5)的上部连通,过滤池(5)下部通过管道与消毒池(6)的下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过滤池(5)的过滤板(19)底部设有穿孔空气管(2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缺氧反应池(1),好氧反应池A(2),好氧反应池B(3),沉淀池(4),过滤池(5)及消毒池(6)的顶部设有顶盖(27),在顶盖上设有对应每个池体的检修口(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贵州贵深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大学;贵州贵深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416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