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戴式诱蚊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94430.4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3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龙;李明贤;慈颖;石磊;赵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华怡净化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6 | 分类号: | A01M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03 | 代理人: | 何戈涛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戴 式诱蚊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捕蚊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穿戴式诱蚊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蚊媒传染具有传播快、传播范围大、难控制的特点,其中,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丝虫病、黄热病等危害性较强的传染病。为了预测口岸疫情趋势,检验检疫部门需要捕捉大量蚊子来开展媒介监测,从而进行连续、系统地收集病媒生物,进行媒生物监测工作,有效防止病媒生物及其传播的传染病经国境口岸传入传出,维护国门生物安全。
但在实际的捕蚊过程中,一些品种的蚊子只对人血感兴趣,并且需要活体,所以就需要找一个蚊子密集的草丛,把进行捕捉蚊子的工作人员的腿、手臂全部露出来,等蚊子叮咬后,再慢慢地用嘴巴含起吸蚊管,轻轻地将蚊子吸起来,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瓶子里,因为做媒介监测需要的数量很大,一般都得几百只,至使工作人员裸露的皮肤上全被蚊虫叮咬,并且捕捉没有定向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穿戴式诱蚊器,可以在固定的身体部位上引诱蚊子,进而进行捕捉。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穿戴式诱蚊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固定绑带,所述本体内设有诱蚊腔、集蚊室、吸风机,所述集蚊室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诱蚊腔的下方,所述集蚊室的下方设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的入风口对准所述集蚊室底部的通气隔网,所述集蚊室的顶部设有蚊虫入口,所述诱蚊腔的内壁上设有隔离网,所述吸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本体底部的出气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蚊虫入口的纵截面为漏斗形。
进一步,所述集蚊室的壳体上设有插条,所述本体设有插口,所述集蚊室通过所述插条与所述插口配合固定在所述本体上。
进一步,所述集蚊室的底部设有所述通气隔网安装孔,所述通气隔网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集蚊室底部。
进一步,所述诱蚊腔的顶部对应设有送风机。
进一步,所述固定绑带由两条绑带组成,所述绑带的固定端与所述本体相连,其中一个所述绑带的自由端设有具有棘爪的防倒退限制装置,另一个所述绑带的自由端设有棘齿。
进一步,所述防倒退限制装置包括上盖、下盖,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通过枢轴连接,所述上盖的内表面上转动设有所述棘爪,所述防倒退限制装置设有容纳所述棘齿穿过的内腔。
进一步,所述本体呈弧线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固定绑带通过棘爪与棘齿相配合实现固定绑带的松紧调节,棘爪防止棘齿倒退,固定位置,从而调节松紧程度;隔离网在引诱蚊子的同时,阻断蚊虫叮咬;吸风机将蚊虫吸入集蚊室,保证蚊虫的成活,在蚊虫入口的纵截面设为漏斗形,防止捕捉到的蚊虫飞出;集蚊室与本体通过插条与插口连接,集蚊室可以拆下,方便取蚊;通气隔网通过螺丝固定,方便更换;送风机一方面将蚊虫吹进集蚊室中,另一方面也起到了阻挡蚊虫从集蚊室中飞出的作用;本体呈弧线形,符合绑定人体的位置。本发明在捕蚊的时候避免了被蚊虫叮咬,同时提高了捕虫率和存活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A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本体;2、绑带;3、防倒退限制装置;4、棘齿;5、通气隔网;6、吸风机;
7、隔离网;8、送风机;9、蚊虫入口的纵截面;10、蚊虫入口;11、棘爪;
12、棘齿;13、上盖;14、下盖;15、空腔;16、转动机构;17、诱蚊腔;
18、集蚊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穿戴式诱蚊器,包括本体1,本体1呈弧线形,本体1的一侧设有固定绑带,本体1内设有诱蚊腔17、集蚊室18、吸风机6,集蚊室18可拆卸地设置在诱蚊腔17的下方,集蚊室18的下方设有吸风机6,吸风机6的入风口对准集蚊室18底部的通气隔网5,,集蚊室1的底部设有通气隔网5安装孔,通气隔网5通过螺丝固定在集蚊室1底部;
集蚊室18的顶部设有蚊虫入口10,蚊虫入口10的纵截面为漏斗形,漏斗形防止被吸入的蚊子跑出来;
诱蚊腔17的内壁上设有隔离网7,吸风机6的出风口与本体1底部的出气口连通;
集蚊室18的壳体上设有插条,本体1设有插口,集蚊室18通过所述插条与所述插口配合固定在本体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华怡净化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华怡净化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44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带锯机锯条涨紧机构
- 下一篇:木工跑车用卡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