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禽畜养殖、屠宰和生活污水的多效废水处理剂及除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96118.9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6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许伟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伟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20;C02F10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阳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畜养 屠宰 生活 污水 废水处理 除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除臭作用能够处理禽畜养殖、屠宰和生活污水的多效废水处理剂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畜禽养殖污水、屠宰加工厂污水和人类生活污水,都是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高浓度有机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毛发、蛋白质等;也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总的特点是含大量的氨氮、氨、氮、硫和磷,在厌氧细菌作用下,易生恶臭物质。这些污水主要集中在短时间内产生,其污水排量大,水质水量排放的不均衡性较强,污水治理工作量大。传统工艺处理这些污水,运行负荷较低,出水CODcr很难达到新标准的排放要求;去除氨氮、总氮、总磷能力也较低,容易产生恶臭气体和污泥;还由于投资成本高、能耗高,运行成本高,工艺复杂,运行管理难度大。
这类污水中氨氮含量非常高,目前常用的污水脱氮技术为传统生物脱氮,即通过硝化-反硝化过程使氨氮转化为氮气。硝化和反硝化是两个相互对立的过程,硝化反应借助硝化细菌的作用,要在有氧环境下进行;反硝化反应则需借助于反硝化菌的作用,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而传统生物脱氮工艺需要大量的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如果C/N<2.5,没有外加有机碳源,反硝化就无法有效的进行,而如果C/N<4,反硝化容器体积要提高1.5-1.7倍;因此在处理养殖、屠宰和生活废水这类超低C/N比高浓度含氮废水时,传统生物脱氮工艺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现有技术也未有见到针对这类超低C/N比高浓度含氮废水的污水处理剂。现有的污水处理剂也会影响菌类的活性,降低脱氮效率。
污水中的油脂需要专门处理,现有处理方法是由格栅进入隔油池,经酸化隔油处理后可回收大量的油脂,以便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有机负荷。污水经过隔油池去除表层浮油后进入中和调节池,调节池污水再用泵泵入气浮池,去除污水中的浮化油、磷脂、皂脚、COD等。现有的除油脂工艺过于复杂,污水处理效率低,需要酸化和中和调节步骤,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并且去除油脂的设备油污严重,气味难闻,需要定期清理,还会产生二次污染。
污水处理厂会产生恶臭气味和噪音,选址时要考虑到负面影响,选址不够灵活。处理设备上污渍多,锈蚀多,不够美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废水中的油脂,具有自清洁功能、可消除臭味、避免产生污泥的禽畜养殖、屠宰和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具有无需酸化处理去除油脂,也无需中和处理,避免污染环境的特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处理超低C/N比高浓度含氮废水的污水处理剂,具有消除臭味、自清洁污水设备、不影响菌类活性的特点。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消除臭味的多效污水处理剂,按重量份如下:氧化钙30-70份,硝酸锰5-25份,三氯化铁10-50份,碳酸钙15-70份,溴化钙1-10份。
优选的,一种消除臭味的多效污水处理剂,按重量份如下:氧化钙40-60份,硝酸锰7-20份,三氯化铁20-40份,碳酸钙30-50份,溴化钙2-6份。
一种禽畜养殖、屠宰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1)污水中加入污水处理剂,污水处理剂按重量份如下:氧化钙30-70份,硝酸锰5-25份,三氯化铁10-50份,碳酸钙15-70份,溴化钙1-10份;
(2)将(1)所得的污水经高效氮磷生化循环处理系统进行生化处理,处理系统中设置有反硝化单元、厌氧自循环单元、氨氧化单元;
(3)固液分离处理:将(2)产生的沉淀物进行渣水分离,滤液无明显固形物,滤液自流入消毒池;
(4)沉淀物回收:将(3)中的沉淀物回收后用于回收油脂;
(5)消毒池,达标排放:将(3)的滤液采用石英砂过滤,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消毒剂消毒污水,消毒接触时间≥半小时。
步骤(4)中回收油脂后的固形物可以循环应用于步骤(1)。
步骤(2)中,反硝化单元设置反硝化区、沉淀区,各个分区通过导流墙(板)分区,反硝化区溶解氧控制0.07mg/L~0.3mg/L,沉淀区的表面负荷控制1m3/m2.h~3.5m3/m2.h。
步骤(2)中,厌氧自循环单元设置混合区、三相分离区,混合区与三相分离区通过设置隔板分离,设计有机物容积负荷为5KgCOD/m3.d~18KgCOD/m3.d,混合区的反应时间控制1h~3h,三相分离区的悬浮物SS控制<100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伟琦,未经许伟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61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