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动式转子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7053.X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85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熙缘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3/02 | 分类号: | F04C23/02;F04C2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8 | 代理人: | 罗韬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动式 转子 压缩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动式转子压缩机,属一种冷媒压缩机,压缩腔体呈圆筒状,且压缩腔体两端的端盖上分别设有进气口与出气口,压缩腔体的内部安装有两个轮动叶片,且两个轮动叶片的位置相互错开,两个轮动叶片的径向外缘与压缩腔体的内侧紧密接触,两个轮动叶片的轴向外缘与压缩腔体内的端部紧密接触。通过传动电机带动两个轮动叶片在压缩腔体的内部间歇式转动,两个轮动叶片轮流作为静止不动的定片和转动压缩气体的动片,如此反复循环达到压缩目的;并且通过两个轮动叶片轮换压缩使得压缩机具有较高的压缩排量,压缩比高,且压缩腔体中的轮动叶片由外置的传动电机驱动,可避免因工作温度过高,进而有效拓宽了空气能热泵的应用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媒压缩机,更具体的说,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轮动式转子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目前,空气能热泵(包括二氧化碳热泵)的最高使用温度均需控制在90摄氏度以下,如使用温度高于100摄氏度就会烧毁内部电机。前述烧毁电机原因主要是机电一体化造成的,即普通热泵的压缩机与驱动电机密封在一个钢罐内,电机在工作时,定子线圈的温度本来就高,如果温度再提高线圈内阻就会增大,内阻增大电机效率降低,效率降低的情况下如负载不变线圈电流则继续增大,进入前述的恶性循环而最终导致压缩机电机烧毁。另外,前述的普通热泵也有采用涡旋压缩机,这类涡旋压缩机性能较好,但因其排量较小而限制了空气能热泵的使用范围,因而为了扩大空气能热泵的应用领域,有必要针对应用于这类热泵的压缩机结构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轮动式转子压缩机,以期望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能热泵使用温度升高而导致电机烧毁,使用机械性能较好的涡旋压缩机因排量较小而限制空气能热泵的应用领域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轮动式转子压缩机,包括压缩腔体,所述压缩腔体呈圆筒状,且压缩腔体两端的端盖上分别设有进气口与出气口,所述压缩腔体的内部安装有两个轮动叶片,且两个轮动叶片的位置相互错开,所述两个轮动叶片的径向外缘与压缩腔体的内侧紧密接触,两个轮动叶片的轴向外缘与压缩腔体内的端部紧密接触,且所述两个轮动叶片分别通过各自的联动轴与传动电机的输出轴动力连接,用于由传动电机分别带动两个轮动叶片在压缩腔体的内部间歇转动。
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两个轮动叶片的其中一个轮动叶片的联动轴,套装在另一个轮动叶片的联动轴的外部,且两个轮动叶片的联动轴上均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两个不完整齿轮,所述两个不完整齿轮分别与各自的传动齿轮相啮合。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传动电机为两个,所述两个轮动叶片的联动轴分别由压缩腔体的两端伸出,且两个轮动叶片的联动轴端部均与各自的传动电机动力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两个轮动叶片的联动轴端部安装有内驱动磁盘,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安装有外驱动磁盘,所述压缩腔体与内驱动磁盘均置于第一腔体的内部,所述传动电机安装在第二腔体的内部,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具有间隙,且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还安装有支撑杆体,用于由传动电机通过外驱动磁盘带动内驱动磁盘转动,从而通过联动轴带动轮动叶片在压缩腔体的内部转动。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杆体至少为两个,且所述支撑杆体的外部设有螺纹,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外侧均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杆体通过螺母安装在对应的支撑座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压缩腔体的外侧面安装有动片定位电磁铁,所述动片定位电磁铁接入控制装置。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压缩腔体安装在底座上,底座上设有减震垫。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两个轮动叶片与压缩腔体内侧的接触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对应其圆心的距离小于压缩腔体截面的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熙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熙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70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流互感器(LMZW)
- 下一篇:干式高压电流互感器(LRBGJ‑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