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波收信天馈系统智能监测模块及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8277.2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52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赵德生;杨吉祥;罗勇;武兵;冯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91917部队 |
主分类号: | H04B17/29 | 分类号: | H04B17/29;H04B17/391;H04B17/21;H04B17/15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张英 |
地址: | 1024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波 收信 系统 智能 监测 模块 方法 | ||
1.一种短波收信天馈系统智能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包括设置于天线接口与馈线接口之间的射频通道切换单元;
所述射频通道切换单元还分别与射频信号产生单元、射频信号采集与测试单元电连接,
所述射频通道切换单元接收嵌入式控制单元的控制根据不同的测试需求切换所述天线接口、所述馈线接口、所述射频信号产生单元以及所述射频信号采集与测试单元之间的射频通道;
所述射频信号产生单元产生的射频信号经所述射频通道切换单元传送至收信天线、馈线及收信机上作为激励信号;
所述收信天线和/或馈线反射的射频信号经所述射频通道切换单元传送至所述射频信号采集与测试单元执行处理;
所述嵌入式控制单元还分别与所述射频信号产生单元、所述射频信号采集与测试单元电连接;
所述射频通道切换单元包括若干接收所述嵌入式控制单元的3个屏蔽型射频继电器,所述屏蔽型射频继电器为第一屏蔽型射频继电器K1、第二屏蔽型射频继电器K2和第三屏蔽型射频继电器K3;
所述第二屏蔽型射频继电器K2与所述天线接口、馈线接口、第一屏蔽型射频继电器K1电连接;所述第一屏蔽型射频继电器K1在连接所述第三屏蔽型射频继电器K3的同时能对所述天线接口和馈线接口进行选择切换;所述第三屏蔽型射频继电器K3连接所述射频信号采集与测试单元、射频信号产生单元和自检与校准单元;
所述嵌入式控制单元完成所述监测模块的整体控制、数据采集、计算处理以及传输;
所述自检与校准单元对所述嵌入式控制单元、射频信号采集与测试单元和视频信号产生单元进行自检与校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波收信天馈系统智能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信号产生单元包括用于实现该射频信号产生单元总控制的可编程逻辑芯片,以及用于产生射频信号的晶振,所述可编程逻辑芯片还控制射频幅度控制电压,当接收到所述嵌入式控制单元发出产生调幅信号的命令时,所述可编程逻辑芯片完成调幅信号控制参数的计算,控制所述射频信号产生单元中的DA转换器产生正弦调制信号,输出到所述射频信号产生单元中包含的幅度控制电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短波收信天馈系统智能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信号产生单元送出的激励信号依次经过程控衰减器和定向耦合器后发送至所述射频通道切换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波收信天馈系统智能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式控制单元包括嵌入式微处理芯片,外围电路包括SDRAM、NANDFLASH、SD卡存储器、以太网芯片、电源与复位电路、时钟电路及散热风扇控制电路,所述嵌入式微处理芯片通过总线接口的方式与其它受控制的模块通信。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短波收信天馈系统智能监测模块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模块开机自检,完成状态初始化;
判定是否接收到唤醒指令,如果没接收到则进入待机状态等待被唤醒;
如果接收到,则判定是否接收到测试指令,如果接收到测试指令,则判定是否测试天线驻波比,
如果判定为是,则需要控制所述射频通道切换单元连通至天线端口;
如果判定为否,则判定是否测试馈线驻波比,如果判定为是,则需要控制所述射频通道切换单元连通至馈线端口;
在上述连接的状态之下,产生射频信号,并且测试接收所述射频信号激励之后的射频耦合信号;发送测试数据至所述嵌入式控制单元执行检测;
若为接收到射频信号产生指令,则判定是否控制射频信号产生,若判定为是,则产生射频激励信号,若判定为否,则判定是否执行所述监测模块的内部校准,如果判定为是则执行内部校准,如果判定为否,则依据所述嵌入式控制单元执行检测的情况判断此次测试指令是否执行完毕,如果是,则进入待机等待唤醒,如果否,则重新跳转至是否接收到测试指令的判定,直至所有监测任务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91917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91917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827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