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纵波和转换波的数据匹配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8851.4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94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铁强;孙鹏远;岳媛媛;聂红梅;刘依依;钱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2 | 分类号: | G01V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纵波 转换 数据 匹配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纵波和转换波的数据匹配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时移量、纵波时间计算纵波和转换波之间的平均速度比;利用平均速度比,将转换波时间域的转换波时间转换为纵波时间域的第一转换波匹配时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时移量转换为平均速度比之后,再利用平均速度比对纵波时间以及转换波时间进行数据匹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时移量直接应用于转换波波形数据时,由于时移量变化比较剧烈,导致波形产生不同程度畸变的缺陷,提高了纵波和转换波的数据匹配精度,进一步地,提高了联合利用纵波时间、第一转换波匹配时间进行储层反演、层位解释等分析工作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纵波和转换波的数据匹配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纵波(PP波)和转换波(PS波)的联合分析处理可以提高储层构造成像、岩性分析、各向异性分析、流体预测以及储层描述的精度。在PP波和PS波的联合分析处理中,进行PP波和PS波的同相轴时间匹配是至关重要的。
现有技术中可以直接利用PP波和PS波中波形资料的波形相似性,或者基于属性驱动的方法进行PP波和PS波的数据匹配。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是利用互相关的方法进行相似性运算,从而完成数据匹配的。然而,互相关方法本身会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诸如:相关时窗、门槛值、时移量、信噪比、带限有限长度信号、分辨率等条件,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采用上述两种方式进行时间匹配时精度不高,进一步地,这极大地影响着后续继续对储层进行联合反演、联合解释等分析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纵波和转换波的数据匹配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互相关方法对纵波和转换波进行数据匹配时精度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纵波和转换波的数据匹配方法,提供有:匹配数据集,所述匹配数据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纵波和转换波之间的时移量、与所述纵波相对应的纵波时间、与所述转换波相对应的转换波时间,所述方法可以包括:根据所述时移量、所述纵波时间计算所述纵波和转换波之间的平均速度比;利用所述平均速度比,将转换波时间域的所述转换波时间转换为纵波时间域的第一转换波匹配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得到匹配后的纵波时间域的第一转换波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采用插值的方式对所述第一转换波匹配时间进行重采样,得到重采样处理后的第二转换波匹配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按照以下公式利用所述平均速度比,将转换波时间域的所述转换波时间转换为纵波时间域的第一转换波匹配时间:
上式中,tpp表示所述第一转换波匹配时间,tps表示所述转换波时间,γ0表示所述平均速度比,b表示第一参量,c表示第二参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匹配数据集还可以包括:转换波属性,所述转换波属性是对转换波道集进行叠前反演得到的,所述转换波道集是对获取的地震资料进行正常时差校正后得到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时移量、所述纵波时间计算所述纵波属性和转换波属性之间的平均速度比,可以包括:
确定所述转换波属性是否进行过常量压缩处理;
当所述转换波属性进行过常量压缩处理时,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平均速度比:
上式中,γ0表示所述平均速度比,C表示压缩系数,Δt表示所述时移量,tpp表示所述纵波时间,f表示第三参量,g表示第四参量,h表示第五参量;
当所述转换波属性没有进行过常量压缩处理时,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平均速度比:
上式中,k表示第六参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88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