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湖北地区油用牡丹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00418.X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3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赵天宇;李洪喜;冷英;刘同;王文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保康野生牡丹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4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湖北 地区 牡丹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湖北地区油用牡丹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油用牡丹为一种灌木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经济价值也极高,油用牡丹主要以中原牡丹系列和紫斑牡丹系列组成,资源易得,适应地域广泛,易管理,丹皮质量好;其培育地主要分布于陕西杨凌、甘肃,山东菏泽,以陕西、兰州、山东等为主要分布点。
牡丹花瓣、花粉具有重要开发价值,可以提炼精油,生产天然营养保健品以及其他产品,牡丹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将会起到重要作用。而一个优质高产木本油料作物的出现,对改善或改变中国食用油生产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如何提高油用牡丹的产量,使其适应人们的需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湖北地区油用牡丹的栽培方法,使得大批量种植油用牡丹的同时,提高油用牡丹种植产量与质量,且使用性强,易于在相关符合调节的地区进行推广。
湖北地区油用牡丹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整地:选取无污染地区作为种植地,除草、施底肥,起垄;
S2、挖种植穴、定植:在垄上挖深为30~40cm、直径为15~20cm的种植穴,以提高移栽苗的成活率与生长速度;然后于立秋后起苗定植、浇水;
S3、苗期管理:不平茬,且在定植第二年秋季霜降前、后与第三年春季开花前均追肥一次,同时于春季使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方法除草,不得使用除草剂。
湖北地区油用牡丹的栽培方法,其优点是:根据本发明方法栽培的牡丹,成活率高达95~99%;
且在定植前,除草、施底肥,且垄沟、垄间距及垄的具体设计,避免由于湖北地区多雨季节造成积水对牡丹生长的影响,同时,使得栽培的牡丹日照充分,通风良好,互不影响;
最后,种植穴的设计,使得新定植牡丹容易萌发新根,植株茂盛。
具体实施方式
湖北地区油用牡丹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整地:选取无污染地区作为种植地,除草、施底肥,起垄;进一步地,步骤S1中,使用浓度为1%草甘膦除草剂除杂草,且每亩喷施15公斤。
进一步地,步骤S1中,底肥为腐熟农家肥或复合肥,每亩施用复合肥15~20公斤,农家肥80~100公斤;优选为腐熟农家肥,
优选地,步骤S1中,若种植地块平整,则垄宽度为80~120cm,垄间距为40~60cm,垄沟深为30~50cm,用于预防积水;
若种植地块为坡地、林地,则垄宽度为200-300cm,垄间距均为40~60cm,垄深为20~30cm;
S2、挖种植穴、定植:在垄上挖深为30~40cm、直径为15~20cm的种植穴,以提高移栽苗的成活率与生长速度;然后于立秋后起苗定植、浇水;
优选地,步骤S2中,当起苗定植地距离起苗地50公里范围内时,随起苗随定植,当起苗定植地距离起苗地超过50公里时,在苗运输过程中可使用杀菌剂对苗的根部进行喷洒,以提高苗的成活率;
优选地,步骤S2中,每亩定植1000~1200株,且株行距为80~100cm,株距为40~60cm,避免因种植密度高而导致移植苗大面积死亡现象的发生;
优选地,步骤S2中,定植后初次浇水采用漫灌方式,或做土穴浇水,且浇透;由于为湖北地区种植,此地区雨水较多,在初次浇水后无需单独浇水;
S3、苗期管理:不平茬,且在定植第二年秋季霜降前、后与第三年春季开花前均追肥一次,同时于春季使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方法除草,不得使用除草剂,使得牡丹生长茂盛,花色艳丽,观赏性高;
优选地,施用复合肥,且每亩15~20kg。
以下就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湖北地区油用牡丹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整地:选取无污染、地块平整地区作为种植地,耕地后,每亩喷施浓度为1%的草甘膦除草剂15公斤,除杂草,最后喷施每亩喷施80公斤农家肥作为底肥,耙地起垄,垄宽度为100cm,垄间距为50cm,垄沟深为40cm,用于预防积水;
S2、挖种植穴、定植:在垄上挖深为30~40cm、直径为15~20cm的种植穴,以提高移栽苗的成活率与生长速度;然后于立秋后起苗定植,起苗地距离定植地60公里,因此,在运苗过程中使用杀菌剂喷洒于苗的根部,以提高苗的成活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保康野生牡丹研究所,未经襄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保康野生牡丹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04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