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滑行降挡中的动力降挡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0479.6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83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新;杨俊;马岩;熊杰;张广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2 | 分类号: | F16H61/02;F16H61/04;F16H59/24;F16H59/46;F16H5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行 中的 动力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行降挡中的动力降挡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滑行降挡中的动力降挡控制方法,在滑行降挡过程中,若驾驶员踩油门,综合判断车辆的换挡状态,实时调整换挡进程中离合器控制策略。本发明有效解决了滑行降挡过程中驾驶员踩油门工况下,发动机转速超调导致的换挡冲击问题,能够保证发动机调速稳定,换挡过程平顺,提升整车的驾乘感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滑行降挡中的动力降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舒适性和经济性是汽车发展的两个重要指标,变速器作为动力传动的重要单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DCT(Dual Clutch Transmission)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是目前自动变速器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和AMT变速器相比,DCT变速器换挡没有动力中断,舒适性能够和AT变速器媲美。由于AT变速器具有液力变矩器,传递效率不高,DCT变速器相对于传统的AT变速器,还具有省油的优点,DCT变速器集合了AMT变速器传递效率高和AT变速器舒适性好的特点,离合器控制的好坏决定了变速器换挡的舒适性。
离合器的控制可以分为换挡阶段控制和非换挡阶段控制,控制系统基于传感器信号的输入,譬如车速,油门开度等,通过判断得出目标挡位,如果目标挡位与当前挡位一致,则当前挡位的离合器结合不变;如果目标挡位和当前挡位不一致,则会进入换挡控制模式。基于不同的换挡类型和动力模式,换挡过程不一样,换挡过程都包括离合器扭矩交换阶段和发动机调速阶段。
当驾驶员松开油门踏板,踩下制动踏板,DCT变速器将会进行滑行降挡,滑行降挡的换挡过程中,先进行离合器扭矩交换,再进行发动机调速。当驾驶员猛踩油门(如超车工况),DCT变速器将会进行动力降挡,动力降挡的换挡过程中,先进行发动机调速,再进行离合器扭矩交换。
在车辆滑行降挡过程中,当驾驶员意图发生改变,踩下油门时,继续按照滑行降挡策略进行控制,在发动机调速阶段很可能发生转速超调,会引起较大的冲击,此时需切换到动力降挡控制模式,使发动机平稳调速,实现平顺换挡。
发明内容
针对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滑行降挡过程中,驾驶员踩油门后发动机转速超调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滑行降挡中的动力降挡控制方法,实时判断发动机转速与目标挡位离合器转速的差值,根据该差值对换挡进程中的离合器扭矩交换阶段和发动机调速阶段进行调整,保证整车换挡平顺。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滑行降挡中的动力降挡控制方法,其包括:
S10、在滑行降挡过程中,实时判断油门开度和发动机扭矩,若油门开度大于油门开度标定值,同时发动机扭矩大于发动机扭矩标定值,则执行S20;
S20、判断当前换挡进程是否进入发动机调速阶段,若是,则将换挡类型切换为动力降挡,并执行S30;若否,则等待换挡进程进入发动机调速阶段后,将换挡类型切换为动力降挡,并执行S30;
S30、计算目标挡位离合器转速与发动机转速差值的百分比;
S40、当S30中计算的百分比小于等于百分比标定值时,控制当前被控轴离合器扭矩,进行发动机调速,直到发动机转速与目标挡位离合器转速同步,降挡完成;当S30中计算的百分比大于百分比标定值时,则执行S50;
S50、进入调速和调扭阶段,进行扭矩交换,切换被控轴为当前挡位所在轴;
S60、当前挡位所在轴离合器重新接合,依靠该离合器进行调速和传扭,直至发动机转速与目标挡位离合器转速同步;
S70、进行扭矩交换,切换被控轴为目标挡位所在轴;扭矩交换完成后,降挡完成。
可选的,油门开度标定值为5%。
可选的,发动机扭矩标定值为8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04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