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梁伸缩装置的现场改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1026.5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48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李西清;刘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强;李西清 |
主分类号: | E01D19/06 | 分类号: | E01D19/06;E01D22/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伟华 |
地址: | 46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伸缩 装置 现场 改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伸缩装置的现场改造方法。通过在现有桥梁伸缩装置的边梁上加工出自边梁的远离桥梁一侧的侧面贯通至边梁的上侧面的排气通道,使车辆的车轮通过伸缩缝的缝隙时,尤其车轮对缝隙内空气进行压缩时,通过排气通道将缝隙内的一部分气体排出,使得车轮很难对缝隙中的空气进一步压缩,避免了现有无排气通道的缝隙因车轮压缩空气并瞬间离开导致的压缩空气瞬间释放压力而形成的空爆现象,即在车轮对缝隙内空气开始压缩的同时已通过排气通道开始排气,避免了空气的瞬间减压,从而避免了空爆造成的噪音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伸缩装置的现场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由于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与徐变、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车辆载荷的影响,桥梁的长度会发生变化,从而使两端发生位移,为了适应这种位移并保持行车平顺,就必须设置桥梁伸缩装置,也即伸缩缝装置。桥梁伸缩装置不仅要满足补偿两块桥梁之间的变形量,还要满足形成的缝隙尽可能小,以使车辆行驶尽可能平顺,即使如此,车辆在驶过伸缩缝时不可避免地仍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分析噪音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车轮对伸缩缝的直接冲击产生的振动,另一方面是车轮瞬间压缩缝隙内的空气并瞬间减压,使空气产生振荡声波,即空爆。
常见的桥梁伸缩装置,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2587274B和CN106012822A的中国专利分别公开桥梁上使用的伸缩装置,伸缩装置均由相对设置的两个伸缩缝构件组成,两个伸缩缝构件的边梁和伸缩背背离桥梁的一侧共同围成伸缩缝的缝隙,其中,两专利中的前者公开的伸缩装置的缝隙为直缝,后者公开的伸缩装置的缝隙为波浪形缝隙,波浪形缝隙相对于直缝在车轮撞击时具有一定的降噪效果,但是两者均不能避免车轮通过时对缝隙内空气的压缩和瞬间放气产生的空爆现象,造成车辆通过伸缩装置时噪音依然很大,对周边环境造成相当严重的噪音污染。由于伸缩装置安装时已经相对于桥梁的预埋钢筋焊接固定,且填充有混凝土,如果更换新的伸缩装置需要打碎混凝土并拆除钢筋,然后重新焊接钢筋和浇注混凝土,十分麻烦。
因此,亟需一种可将现有的现场安装后的、不具备降噪功能或降噪功能不佳的伸缩装置改造为具备优良降噪功能的伸缩装置的现场改造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现有已在现场安装后的伸缩装置进行改造的桥梁伸缩装置的现场改造方法,以解决车辆经过现有桥梁的伸缩装置时产生空爆而造成噪音污染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桥梁伸缩装置的现场改造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在现有桥梁伸缩装置的边梁上加工出自边梁的远离桥梁一侧的侧面贯通至边梁的上侧面的排气通道。
将排气通道加工成凹槽,且使凹槽的开口朝向背离桥梁的一侧。
当所加工的现有桥梁伸缩装置的缝隙为直缝时,将所述凹槽的槽底加工成波浪形。
当所加工的现有桥梁伸缩装置的边梁为波浪形时,在波浪形边梁的波谷位置加工所述凹槽。
当所加工的现有桥梁伸缩装置的边梁为梳齿形时,在梳齿的齿与齿之间的连接处加工所述凹槽。
将所述梳齿的齿修整成外凸的弧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桥梁伸缩装置的现场改造方法,通过在现有桥梁伸缩装置的边梁上加工出自边梁的远离桥梁一侧的侧面贯通至边梁的上侧面的排气通道,使车辆的车轮通过伸缩缝的缝隙时,尤其车轮对缝隙内空气进行压缩时,通过排气通道将缝隙内的一部分气体排出,使得车轮很难对缝隙中的空气进一步压缩,避免了现有无排气通道的缝隙因车轮压缩空气并瞬间离开导致的压缩空气瞬间释放压力而形成的空爆现象,即在车轮对缝隙内空气开始压缩的同时已通过排气通道开始排气,避免了空气的瞬间减压,从而避免了空爆造成的噪音污染。
进一步地,波浪形的凹槽作为排气通道,可有效降低车辆经过时的冲击力,既保护桥梁的相应位置的混凝土不易损坏也进一步降低车辆通过时所产生的噪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强;李西清,未经刘强;李西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10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