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改进小波算法的反应堆中子噪声频谱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1143.1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4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袁宝新;曾和荣;杨万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10;G06K9/00;G06F17/1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邓世燕 |
地址: | 6219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改进 算法 反应堆 中子 噪声 频谱 计算方法 | ||
1.一种基于改进小波算法的反应堆中子噪声频谱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反应堆中子噪声通道信号进行小波节点离散,并消除取得节点过程中的频率混淆:
(一)消除取得节点[1,0]过程中的频率混淆:先将节点[0,0]与h卷积,然后进行OL运算,最后进行隔点采样得到节点[1,0];
(二)消除取得节点[1,1]过程中的频率混淆:先将节点[0,0]与g卷积,然后进行OH运算,最后进行隔点采样得到节点[1,1];
(三)消除取得节点[2,0]过程中的频率混淆:先将节点[1,0]与h卷积,然后进行OL运算,最后进行隔点采样得到节点[2,0];
(四)消除取得节点[2,1]过程中的频率混淆:先将节点[1,0]与g卷积,然后进行OH运算,最后进行隔点采样得到节点[2,1];
(五)消除取得节点[2,2]过程中的频率混淆:先将节点[1,1]与h卷积,然后进行OL运算,最后进行隔点采样得到节点[2,2];
(六)消除取得节点[2,3]过程中的频率混淆:先将节点[1,1]与g卷积,然后进行OH运算,最后进行隔点采样得到节点[2,3];
步骤二、对小波离散节点进行信号重建,得到反应堆噪声通道分频段信号:
(一)对节点[2,0]进行信号重建:先对节点[2,0]进行隔点插零并与h_inv卷积后进行OL运算,然后再次进行隔点插零并与h_inv卷积,最后进行OL运算,得到正确的重建信号;
(二)对节点[2,1]进行信号重建:先对节点[2,1]进行隔点插零并与g_inv卷积后进行OH运算,然后再次进行隔点插零并与h_inv卷积,最后进行OL运算,得到正确的重建信号;
(三)对节点[2,2]进行信号重建:先对节点[2,2]进行隔点插零并与h_inv卷积后进行OL运算,然后再次进行隔点插零并与g_inv卷积,最后进行OH运算,得到正确的重建信号;
(四)对节点[2,3]进行信号重建:先对节点[2,3]进行隔点插零并与g_inv卷积后进行OH运算,然后再次进行隔点插零并与g_inv卷积,最后进行OH运算,得到正确的重建信号;
步骤三、依次对反应堆噪声通道各分频段信号进行频谱计算,得到该频段频谱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小波算法的反应堆中子噪声频谱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消除取得节点[1,0]过程中频率混淆的OL运算、对节点[2,0]进行信号重建时再次进行隔点插零并与h_inv卷积后的OL运算、对节点[2,1]进行信号重建时的OL运算,均包括如下步骤:先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然后将快速傅立叶变换的结果中频率大于fs/2j+1的部分谱置零,最后对置零后的结果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小波算法的反应堆中子噪声频谱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消除取得节点[2,0]过程中频率混淆的OL运算、对节点[2,0]进行信号重建时先对节点[2,0]进行隔点插零并与h_inv卷积后的OL运算,均包括如下步骤:先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然后将快速傅立叶变换的结果中频率大于fs/2j+2的部分谱置零,最后对置零后的结果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小波算法的反应堆中子噪声频谱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消除取得节点[2,2]过程中频率混淆的OL运算、对节点[2,2]进行信号重建时的OL运算,均包括如下步骤:先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然后将快速傅立叶变换的结果中频率大于3fs/2j+2的部分谱置零,最后对置零后的结果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小波算法的反应堆中子噪声频谱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消除取得节点[1,1]过程中频率混淆的OH运算、对节点[2,2]进行信号重建时的OH运算、对节点[2,3]进行信号重建时再次进行隔点插零并与g_inv卷积后的OH运算,均包括如下步骤:先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然后将快速傅立叶变换的结果中频率小于fs/2j+1的部分谱置零,最后对置零后的结果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114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