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冷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1987.6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5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杰;郑建朋;郭嘉;顾开选;黄碧涵;周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5D3/10 | 分类号: | F25D3/10;F25D2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赵勍毅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的深冷处理装置,采用可调节引射器代替原有的风扇设计,冷却工质液氮的压力降低,速度升高,可调节引射器形成的局部真空,从引射口吸入引射流体与液氮掺混均匀,实现液氮的部分气化,增大风量后对工件进行良好冷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深冷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深冷处理是将工件置于特定可控的低温环境下(-100℃以下),使材料的微观组织发生转变,实现材料性能提升的一种技术。深冷处理对于部分材料的耐磨性、韧性、硬度、尺寸稳定性、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效果。同时,深冷处理可对复杂形状工件进行处理,工件表面造成损伤,环保无污染。深冷处理工艺是国外热处理后续处理的普遍方法,在我国正在逐步推广。
深冷处理装置能够按照预设工艺对材料进行升降温和保温的设备。液氮由于沸点低(-196℃)、成本低、无污染的优点,是目前最常用的深冷处理工质。深冷设备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与工件间的对流导热换热,液氮相变和冷氮气升温,工件温度降低,实现对工件的冷却。
目前,深冷处理装置中普遍采用风扇或者风机将液氮吹入设备中,实现对工件的冷却。存在的问题是:(1)风扇或风机在低温恶劣工况下存在故障率高和寿命短的问题;(2)风扇或风机需要额外的电能输入,同时根据能量关系,需要液氮冷量来弥合这部分电能,增大了液氮消耗量,(3)采用风机的深冷处理装置中,由于新风难以与液氮掺混均匀,会导致控温精度变差。
发明内容
有鉴如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降低深冷处理装置的能耗、提高控温精度和增强设备可靠性的深冷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深冷处理装置,包括存储有高压液氮的液氮罐、低温输液管、可调节引射器、深冷箱体、排出气管路、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
所述液氮罐的罐口连接于所述低温输液管的一端,所述低温输液管的另一端连接于设置于所述深冷箱体内的所述可调节引射器,且所述可调节引射器还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深冷箱体相对于所述低温输液管的一侧还连接有所述排出气管路,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深冷箱体内且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可调节引射器包括喷嘴、吸入室、引射口、喷嘴调节元件、引射口调节元件、混合管、扩压管和混合流体出口,其中:
所述喷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低温输液管,另一端收容于所述吸入室内,所述引射口安装于所述吸入室的相对两侧,所述喷嘴调节元件设置于所述喷嘴内部,所述喷嘴调节元件可调节所述喷嘴的直径,所述引射口调节元件设置于所述引射口内,所述引射口调节元件可调节所述引射口的直径,所述混合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吸入室和所述扩压管,所述混合流体出口开设于所述扩压管上;
高压液氮经所述喷嘴后进入所述吸入室形成局部真空,并将引射流体从所述引射口吸入,所述高压液氮及所述引射流体混合后经所述混合管和所述扩压管排出,进入所述深冷箱体。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深冷箱体为不锈钢材质,且所述深冷箱体的内外夹层之间填充有硬质聚氨酯泡沫。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排出气管路包括不锈钢材质的内芯及包裹所述内芯的保温棉绝缘层。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深冷箱体内部的温度,并将温度回传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温度反馈调节所述喷嘴调节元件,以调节所述喷嘴的直径,控制高压液氮的流量。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深冷箱体内部的温度,并将温度回传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温度反馈调节所述引射口调节元件,以调节所述引射口的直径,控制引射流体的流量。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为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19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