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式芯棒弯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2546.8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19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臻;周立宪;王召林;刘胜春;刘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3/02 | 分类号: | B29C5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郭一斐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式 弯曲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式芯棒弯曲装置,该装置包括:本体;固定装置,连接于本体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芯棒的第一端;挤压装置,可移动地连接于本体的第二端,用于固定芯棒的第二端,并向本体的第一端移动以挤压芯棒的第二端,进而使得芯棒呈预设半径弯曲。本发明中,通过固定装置将芯棒的第一端固定,挤压装置固定芯棒的第二端,挤压装置向本体的第二端移动以对芯棒的第二端进行挤压,从而使得芯棒呈预设半径弯曲,即使芯棒为碳纤维复合芯棒,也能够使得芯棒弯曲至任意弯曲半径,进而能够更好地对芯棒进行试验,尤其是碳纤维复合芯棒,能够更好地对碳纤维复合芯棒表面的“竹节”现象进行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调式芯棒弯曲装置。
背景技术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比重为钢的1/4,强度为钢的2倍,线膨胀系数为钢的1/10,由于其优异的力学特性和热稳定性,首先被应用于军事领域的航天、航空器和武器减重,随后被用于民用飞机、竞技体育的器材等,目前被应用于输电线路上。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简称ACCC),是用碳纤维复合芯替代传统钢芯制成的架空输电线路用导线。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具备强度高、耐腐蚀、载流量大、线膨胀系数小、弧垂小、重量轻等特点,能够满足架空输电领域节能、环保的更高要求。
然而,在高温运行情况下,碳纤维复合芯棒的表面可能出现“竹节”现象。为了更好地研究碳纤维复合芯棒表面的“竹节”现象,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需要对碳纤维复合芯棒进行高温试验。试验时,首先需要将碳纤维复合芯棒弯曲至不同半径,然后在高温试验箱中设定不同的温度,经过一定的热循环试验后观察芯棒表面是否有“竹节”现象。并且,为了寻求温度、弯曲半径和碳纤维复合芯棒“竹节”现象之间的具体规律,需要将碳纤维复合芯棒弯曲至任意的弯曲半径进行大量的实验。但是,现有的碳纤维复合芯棒最大直径达11mm,碳纤维复合芯棒拥有较大的抗弯强度,很难将碳纤维复合芯棒弯曲到任意的弯曲半径,使得碳纤维复合芯棒表面的“竹节”现象的研究受到制约。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调式芯棒弯曲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碳纤维复合芯棒难以弯曲至任意弯曲半径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调式芯棒弯曲装置,该装置包括:本体;固定装置,连接于本体的第一端,用于固定芯棒的第一端;挤压装置,可移动地连接于本体的第二端,用于固定芯棒的第二端,并向本体的第一端移动以挤压芯棒的第二端,进而使得芯棒呈预设半径弯曲。
进一步地,上述可调式芯棒弯曲装置中,挤压装置包括:移动块、手把和固定机构;其中,移动块可移动地连接于本体的第二端;固定机构连接于移动块的顶部,用于固定芯棒的第二端;手把与本体的第二端可移动地连接,并且,手把置于移动块的外侧,手把用于推动移动块移动进而挤压芯棒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上述可调式芯棒弯曲装置中,挤压装置还包括:防转动机构;其中,移动块开设有通孔,本体的第二端可移动地穿设于通孔;防转动机构设置于通孔与本体的第二端相接触处,防转动机构用于防止移动块转动。
进一步地,上述可调式芯棒弯曲装置中,防转动机构为:本体的第二端的截面包括:至少两个平面段和至少两个弧形段,各平面段与各弧形段间隔设置;通孔的内壁的形状与本体的第二端的形状相匹配;通孔中平面段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本体第二端平面段之间的最大距离且小于本体第一端的直径。
进一步地,上述可调式芯棒弯曲装置中,固定机构为移动块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盲孔,第一盲孔的轴线与本体的轴线相平行,芯棒的第二端插设于第一盲孔内,第一盲孔为腰型孔,第一盲孔的宽度与芯棒的直径相匹配,第一盲孔具有预设高度。
进一步地,上述可调式芯棒弯曲装置中,挤压装置还包括:滑动轴承;其中,滑动轴承可滑动地穿设于本体的第二端,并且,滑动轴承夹设于手把与移动块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可调式芯棒弯曲装置中,本体为杆状体,本体的第二端设置有预设长度的螺纹;手把套设于本体第二端的外部,并且,手把与本体的第二端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25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废轮胎裂解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胶针拉伸的成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