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iRNA间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5544.4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5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玮;张新;邓可基;彭春梅;李家导;张嘉;乐小炎;李海茵;罗园香;杨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微量精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51 | 分类号: | C12Q1/6851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irna 间接 实时 荧光 定量 pcr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iRNA间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发明先使用单链DNA与miRNA进行结合,再使用DSN酶对配对的单链DNA进行消化,最后通过Taqman方法对剩余的单链DNA进行定量,从而间接实现地对目标miRNA含量的检测。本发明避免了传统方法扩增时的非特异扩增问题,仍使用成熟的Taqman技术,应用极为方便、稳定。基于上述优点,本方法在肿瘤检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技术领域,一种miRNA间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miRNA是一类内源性长约22个nt的非编码微小RNA,有如下结构特点:miRNA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它不编码蛋白质,本身不具有开放阅读框;成熟的miRNA并不是简单的RNA降解片段,它的5’端和3’端分别连接了磷酸基团和羟基,且5’端的第一个碱基对尿嘧啶(U)有强烈倾向性,而对鸟嘿岭(G)有一定抗性。miRNA基因序列并不是随机排列的,一些是成簇的(cluster),而且簇生排列的基因常常协同表达;绝大多数的miRNA是由前体miRNA(Precursor miRNA,Pre-miRNA)的一条臂上加工而产生的,鲜有miRNA由Pre-miRNA的两条臂同时产生。miRNA的表达具有明显组织特异性和细胞特异性,还有一定的时序性,其序列还具有高度保守性的特点。
研究表明,miRNA调控人类约30%以上的基因表达,从而参与到多种生命过程。现有许多证据表明,miRNA表达水平异常与人类肿瘤发生有莫大关联。目前认为,miRNA的下调或上调可能导致原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抑制。miR-21在胃癌、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疾病中表达水平上调,并且与胃癌等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miR-21的大多数靶mRNA是抑癌基因的转录产物,如PDCD4和PTEN等。miR-21的成熟序列为hsa-miR-21-5p MIMAT0000076:UAGCUUAUCAGACUGAUGUUGA(SEQ ID NO:5)。
主流的检测miRNA的方法是基于Taqman荧光定量PCR的,包括加PolyA尾法和茎环法。
加尾法的反转录引物实际上就是处理mRNA所用的通用oligo(dT)引物。在反转录前有一个步骤是为RNA样品加PolyA尾,然后反转录。所以它的反转录引物中包括:一段通用序列、一段多聚T和一个单碱基锚定。单碱基锚定的概念源于mRNA分析技术中的差异显示(Differential display)技术。其原理是借助mRNA的PolyA尾,对大量的mRNA进行分类。这种在多聚T后加上一个A或C或G的简并反转录引物,能将所有mRNA分类为3种,这就是单碱基锚定。
“茎环”即指反转录引物。茎环结构不但能有效地延长miRNA的长度,同时它自身互补的构象可以避免与其他同源基因结合,减少了非特异性扩增的几率。整个引物由2部分组成,一个通用的茎环结构和5~8个与目的miRNA的3'端反向互补的碱基。这种通用的茎环结构由Chen等设计,其序列为:5'-
不论是加PolyA尾法还是茎环法,都需要进行逆转录,而其逆转录的过程,均存在引物特异性不够的问题,因而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均达不到诊断试剂产品的要求。
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uplex-specific nuclease,DSN)是来自红金蟹的一种特异性核酸酶,具有热稳定性,在60-65℃时具有最大活力,即使在70℃高温孵育20min后仍然具有25%的活力。DSN酶能切割双链DNA,以及DNA/RNA杂合链中的DNA,常备用于cDNA均一化处理。自2013年以来,一些使用DSN酶结合氧化石墨烯传感器、特异性磁珠、纳米金、分子信标等技术,用于miRNA检测。但是这些方法设计复杂、成本较高,不利于产业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微量精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微量精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55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