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咬合桩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05624.X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8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余意;曾国胜;吴锦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城建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18 | 分类号: | E02D5/18;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咬合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咬合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咬合桩是在桩与桩之间形成相互咬合排列的一种基坑围护结构。桩的排列方式为一条不配筋素混凝土桩(素桩)和一条钢筋混凝土桩(荤桩)交错布置,且素桩和相邻荤桩之间存在相互重叠的混凝土部分,即咬合部位。
素桩、荤桩均采用泥浆护壁旋挖机施工,素桩施工完后切割掉预设的咬合区域的混凝土再施工与之相邻的荤桩,从而实现素桩与荤桩的咬合。施工时,在素桩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之相邻的荤桩的施工。
目前咬合桩已经是工程上一种常见的基坑维护形式,但是由于地下工程的高度复杂性和施工工艺的限制,荤桩浇灌混凝土后,容易出现素桩荤桩之间混凝土咬合部位质量不佳等问题,从而导致发生渗漏水等事故。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咬合桩的施工方法,能够对咬合部位进行加强,提高咬合部位的质量,防止发生渗漏水等事故。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咬合桩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施工现场浇灌出素桩;
步骤二,在素桩上切割出咬合槽,然后浇灌出与所述素桩相咬合且在所述咬合槽位置形成咬合部位的荤桩,并在所述咬合部位预留止水孔道;
步骤三,在整个咬合桩的主体初凝后,往所述止水孔道内灌注止水填充物。
上述咬合桩的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一包括以下步骤:在施工现场钻孔形成素桩孔,然后在所述素桩孔内预设的咬合区域放置预留管道,再浇灌出素桩,且在所述素桩初凝之前,拔出所述预留管道,使所述素桩的咬合区域形成过渡孔道。
上述咬合桩的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二包括以下步骤:在素桩初凝之前,在所述素桩之间或一侧钻孔形成荤桩孔,同时将所述素桩上的咬合区域切割成咬合槽,然后在所述荤桩孔内的咬合区域放置预留管道,再浇灌出与所述素桩相咬合且在所述咬合槽位置形成咬合部位的荤桩,在所述荤桩初凝之前,拔出所述预留管道而在所述咬合部位形成止水孔道。
上述咬合桩的施工方法中,按照所述步骤一浇灌出第一素桩和第二素桩,然后按照所述步骤二在所述第一素桩和所述第二素桩之间浇灌出第一荤桩,接着再次按照所述步骤一浇灌出第三素桩,然后再次按照所述步骤二在所述第二素桩和所述第三素桩之间浇灌出第二荤桩,依此顺序,直到整个咬合桩的主体施工完毕,最后实施步骤三。
上述咬合桩的施工方法中,所述素桩和所述荤桩为相同尺寸的圆柱桩。
上述咬合桩的施工方法中,各所述素桩和与之相邻的所述荤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均相等。
上述咬合桩的施工方法中,所述素桩或所述荤桩的横截面半径大于所述素桩和与之相邻的所述荤桩的中心距离的一半,且小于所述素桩和与之相邻的所述荤桩的中心距离。
上述咬合桩的施工方法中,所述预留管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素桩孔或所述荤桩孔的深度。
上述咬合桩的施工方法中,所述预留管道的横截面为圆形,其大小不超出所述咬合区域的横截面的范围。
上述咬合桩的施工方法中,所述止水填充物为膨润土泥浆。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咬合桩的施工方法,通过在素桩孔内的咬合区域预留管道,素桩的咬合区域形成了过渡孔道,致使素桩的被切割体积变小,从而减少荤桩钻孔切割与之相邻的素桩时对素桩造成的机械扰动,降低素桩出现裂缝的几率。进一步地,通过在荤桩孔内的咬合区域预留管道,荤桩与素桩的咬合部位形成了止水孔道,再通过往止水孔道内灌注膨润土泥浆,对咬合部位进行加强,提高咬合部位的质量,防止渗漏水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步骤一的示意图。
图3、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步骤二的示意图。
图5、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步骤三的示意图。
图7、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步骤四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A1、第一素桩孔,A11、第一素桩,A2、第二素桩孔,A21、第二素桩,A3、第三素桩孔,A31、第三素桩,B1、第一荤桩孔,B11、第一荤桩,B2、第二荤桩孔,B21、第二荤桩,2、咬合区域,21、咬合部位,3、预留管道,31、过渡孔道,32、止水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城建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城建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56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