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生产烟气降温减尘余热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05634.3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0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廖海欧;徐兆春;江济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B01D4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侯晔 |
地址: | 24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生产 烟气 降温 余热 回收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工业生产烟气降温减尘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气导流机构(5);
在所述空气导流机构(5)的内部,并和空气导流机构(5)呈空腔环套式结构的烟气降温机构(3);以及
固定于所述空气导流机构(5)顶部的空气导出管(1)内部的换热装置(11);
所述烟气降温机构(3)外接穿出空气导流机构(5)的含尘烟气导入管(2)和减尘烟气导出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生产烟气降温减尘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降温机构(3)呈封闭的桶状结构,所述含尘烟气导入管(2)从桶状结构的顶部穿入,并插入至桶状结构的底部;所述减尘烟气导出管(8)固定于桶状结构的上部侧面;所述桶状结构的底部呈收口状,和降尘放灰管(6)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生产烟气降温减尘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尘烟气导入管(2)插入桶状结构内部的部分为逐渐下开的喇叭状开口(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生产烟气降温减尘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导流机构(5)呈上部逐渐收口的圆桶结构,直径大于所述烟气降温机构(3);在所述空腔环套式结构的环腔内,固定分布有空气导流加强机构(7),环腔底部为空气入口(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生产烟气降温减尘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导流加强机构(7)为均匀竖直式固定的导流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生产烟气降温减尘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分布为每隔20~40°的弧度设置;所述喇叭状开口(21)的角度为70~8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生产烟气降温减尘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降温机构(3)的上部,设置有固定于空气导流机构(5)侧壁的降温机构(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业生产烟气降温减尘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机构(9)为均匀分布的雾化喷头;所述换热装置(11)为板式或管式换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业生产烟气降温减尘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导出管(1)出口处固定引风机,并外接余热利用装置;所述降尘放灰管(6)出口处设置放灰阀(61)。
10.一种工业生产烟气降温减尘余热回收装置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步骤一、含尘烟气导入:含尘烟气发生机构(100)产生的含尘烟气由含尘烟气导入管(2)导入烟气降温机构(3)内部;
步骤二、重力减尘:大颗粒烟尘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落至烟气降温机构(3)底部;
步骤三、烟气降温:减尘后的烟气在烟气降温机构(3)内部上升的过程中,在空气导流机构(5)的作用下,两机构换热,整个烟气降温机构(3)的整体温度下降,减尘后的烟气的温度相应降低且均匀稳定;
步骤四、减尘降温烟气导出:减尘降温后的烟气通过减尘烟气导出管(8)导出至二次除尘机构(200);
步骤五、余热回收:空气导流机构(5)换热后产生的热量在空气导出管(1)导出过程中,通过换热装置(11)吸收,并再通过余热利用装置二次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563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