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叠板式管廊的装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5822.6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77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魏发利;桂光红;石磊;孙则树;徐正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奚志鹏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盖板 装配结构 板式管 下凹槽 下凸台 嵌装 凸台 混凝土 固定螺栓 底凸台 上凹槽 右墙板 管廊 底板 螺母 安装螺母 施工效率 质量稳定 后盖板 前盖板 上凸台 主凹槽 主凸台 左墙板 后段 墙板 施工 凸缘 中段 | ||
1.一种混凝土叠板式管廊的装配结构,包括垫层(1)、底板(2)、左墙板(8-1)、右墙板(8-2)、盖板(12)和密封层(3),所述的垫层(1)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厚度为15cm,在所述的垫层(1)上安装底板(2),该底板(2)采用C35混凝土浇筑、厚度为30cm,在所述的底板(2)的左端段上安装呈前后向的立面的左墙板(8-1),在所述的底板(2)的右端段上安装呈前后向的立面的右墙板(8-2),所述的左墙板(8-1)、右墙板(8-2)均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厚度均为15cm,在墙板内置螺纹钢筋,在所述的混凝土的左墙板(8-1)、右墙板(8-2)的下端部与底板(2)之间的外侧的接缝处设置混凝土的密封层(3),在所述的左墙板(8-1)、右墙板(8-2)的顶端部安装盖板(12),在底板(2)、左墙板(8-1)、右墙板(8-2)和盖板(12)的外表面上按照设计要求设置防水层,其特征是:该一种混凝土叠板式管廊的装配结构还包括左底凸台(4-1)、右底凸台(4-2)、螺母(5)、固定螺栓(6)、左下凹槽(7-1)、右下凹槽(7-2)、左上凹槽(9-1)、右上凹槽(9-2)、凸缘(10)、左下凸台(11-1)、右下凸台(11-2)、盖板前段(12-1)、盖板中段(12-2)、盖板后段(12-3)、墙板缝(14)、前上凸台(15)、后下凸台(16)、前上凹槽(17)、后下凹槽(18)、盖板缝(19)、主凹槽(20)和主凸台(21),在所述的底板(2)的上表面的左端段、右端段上对称地设置垂直向上的左底凸台(4-1)、右底凸台(4-2),即在所述的底板(2)的上表面的左端段上设置左底凸台(4-1),在所述的底板(2)的上表面的右端段上设置右底凸台(4-2),所述的左底凸台(4-1)与右底凸台(4-2)的结构相同,均是前后向布置的横截面呈矩形的凸台,在所述的左底凸台(4-1)、右底凸台(4-2)的内侧部即在所述的左底凸台(4-1)的右侧部,在右底凸台(4-2)的左侧部由前往后间隔地预埋呈立面状的螺母(5),同时,在所述的左墙板(8-1)、右墙板(8-2)的下端段的中部分别开设前后向布置的呈直角∩形的左下凹槽(7-1)、右下凹槽(7-2),即在所述的左墙板(8-1)下端段的中部开设左下凹槽(7-1),在所述的右墙板(8-2)下端段的中部开设右下凹槽(7-2),将所述的左墙板(8-1)上的左下凹槽(7-1)与底板(2)上的左底凸台(4-1)相对应插装,将所述的右墙板(8-2)上的右下凹槽(7-2)与底板(2)上的右底凸台(4-2)相对应插装,在所述的左下凹槽(7-1)、右下凹槽(7-2)的内侧槽壁上由前往后间隔地开设豁口,并使各豁口与各螺母(5)的部位相对应一致,在所述的各豁口中穿装固定螺栓(6)并对应旋入螺母(5)中,将混凝土的墙板与混凝土的底板(2)固定连接起来;
此外,在所述的左墙板(8-1)、右墙板(8-2)的上端段的中部分别开设前后向布置的呈直角∪形的左上凹槽(9-1)、右上凹槽(9-2),即在所述的左墙板(8-1)的上端段的中部开设左上凹槽(9-1),在所述的右墙板(8-2)的上端段的中部开设右上凹槽(9-2),在盖板(12)的底表面的左端段、右端段上对称地设置垂直向下的左下凸台(11-1)、右下凸台(11-2),即在所述的盖板(12)的底表面的左端段上设置左下凸台(11-1),在所述的盖板(12)的底表面的右端段上设置右下凸台(11-2),所述的左下凸台(11-1)、右下凸台(11-2)的结构相同,均是前后向布置的的横截面呈矩形的凸台,在所述的左下凸台(11-1)、右下凸台(11-2)的内侧部即在所述的左下凸台(11-1)的右侧部,在右下凸台(11-2)的左侧部由前往后间隔地预埋呈立面状的螺母(5),同时,在所述的左上凹槽(9-1)、右上凹槽(9-2)的内侧槽壁上由前往后间隔地开设豁口,并使各豁口与各螺母(5)的部位相对应一致,将所述的左墙板(8-1)上的左上凹槽(9-1)与盖板(12)上的左下凸台(11-1)相对应插装、将所述的右墙板(8-2)上的右上凹槽(9-2)与盖板(12)上的右下凸台(11-2)相对应插装,在所述的各豁口中穿装固定螺栓(6)并对应旋入螺母(5)中,将混凝土的墙板与混凝土的盖板(12)固定连接起来;
所述的盖板(12)的左端部、右端部分别带有前后向的下置的横截面呈长方形的凸缘(10),所述的左、右两凸缘的内侧之间的开距大于或等于左墙板(8-1)的左表面与右墙板(8-2)的右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的盖板(12)由前往后分为盖板前段(12-1)、盖板中段(12-2)和盖板后段(12-3)三部分,所述的盖板前段(12-1)与盖板后段(12-3)的长度相同,所述的盖板中段(12-2)为长方体,所述的盖板前段(12-1)位于盖板中段(12-2)的下半部,所述的盖板前段(12-1)为长方体并呈外伸悬板状,所述的盖板后段(12-3)位于盖板中段(12-2)的上半部,所述的盖板后段(12-3)为长方体并呈外伸悬板状,所述的前一块盖板的盖板后段(12-3)覆盖在后一块盖板的盖板前段(12-1)上,在所述的盖板后段(12-3)的底面上设置左右向的后下凸台(16),同时,在所述的盖板后段(12-3)的底面上开设左右向的后下凹槽(18),此外,在所述的盖板前段(12-1)的上表面上设置前后向的前上凸台(15),同时,在所述的盖板前段(12-1)的上表面上开设前后向的前上凹槽(17),所述的盖板前段(12-1)的前上凹槽(17)与另外一块盖板的盖板后段(12-3)上的后下凸台(16)相对应嵌装,所述的盖板前段(12-1)的前上凸台(15)与另外一块盖板的盖板后段(12-3)上的后下凹槽(18)相对应嵌装,所述的盖板前段(12-1)与另外一块盖板的盖板后段(12-3)之间形成横截面呈Ω形的盖板缝(19);
在所述的左墙板(8-1)、右墙板(8-2)的前表面或后表面上对应位于竖向中心线的部位设置竖向的主凸台(21),在所述的左墙板(8-1)、右墙板(8-2)的后表面或前表面上对应位于竖向中心线的部位开设竖向的主凹槽(20),所述的主凸台(21)与主凹槽(20)对应相嵌装,在所述的前侧的左墙板(8-1)与后侧的左墙板(8-1)之间和在所述的前侧的右墙板(8-2)与后侧的右墙板(8-2)之间对应形成横截面呈Ω形的墙板缝(14),在所述的墙板缝(14)、盖板缝(19)内均设置防渗漏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582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道路硬块清除设备
- 下一篇:舵角指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