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速踏板最小位置的自学习方法、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7280.6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19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少恺;王肖;贾永辉;李雷;杜雷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50/00 | 分类号: | B60W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速 踏板 最小 位置 自学习 方法 系统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速踏板最小位置的自学习方法、系统及车辆,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车辆上电时,获取上一循环内上电时最小位置值和下电时最小位置值;获取当前循环中加速踏板开度对应的电压值;比较所述电压值和标定阈值;如果所述电压值小于或等于所述标定阈值,则根据所述电压值的均值进行自学习;如果自学习失败,则根据所述电压值和所述上电时最小位置值的大小关系以及所述电压值和所述下电时最小位置值的大小关系选择默认值、上电时最小位置值或下电时最小位置值进行自学习。本发明的方法保证了加速踏板最小位置在各种情况计算值的准确,保证了加速踏板开度计算的准确性,提高了车辆扭矩输出的准确性,使车辆行驶更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速踏板最小位置的自学习方法、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对于汽车的加速踏板功能安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对于传统汽车而言,为了保证加速踏板开度扭矩计算的准确,通过节气门最小位置自学习功能间接实现的,也就是说,传统汽车并没有一个直接的算法来保证加速踏板功能的安全性。同时,对于纯电动汽车而言,由于法规不完善和整车厂积累的经验不足,导致很多纯电动汽车在设计时考虑加速踏板功能安全的内容不足。而纯电动汽车中没有节气门总成,这就需要在纯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器软件设计中考虑加速踏板开度最小位置自学习功能的设计。
现在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软件中关于加速踏板的最小位置计算都是根据加速踏板总成的技术文档而设计成可标定的固定值。在程序固化后,该值也将被固化不能再做更改。而现实中随着车辆的使用和加速踏板寿命的增加,加速踏板最小位置是变化的。同时车辆在加速踏板总成损坏后更换加速踏板总成后,加速踏板的最小位置值也会因为总成的改变而改变。而此时再使用固定值来计算加速踏板开度会导致开度值计算出现偏差,导致车辆输出的扭矩出现偏差,影响车辆的安全行驶。另外,如果加速踏板出现了卡滞(此时的加速踏板能够回弹的最小的机械位置不再是原有定义的最小的位置),加速踏板开度值再按照原有的最小值计算开度,会导致开度计算值出现非预期的变大,影响车辆扭矩的输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加速踏板最小位置的自学习方法,该方法保证了加速踏板最小位置在各种情况计算值的准确,保证了加速踏板开度计算的准确性和驾驶员扭矩计算的准确性,提高了车辆扭矩输出的准确性和软件设计的安全性,使车辆行驶更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加速踏板最小位置的自学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车辆上电时,获取上一循环内上电时最小位置值和下电时最小位置值;获取当前循环中加速踏板开度对应的电压值;比较所述电压值和标定阈值;如果所述电压值小于或等于所述标定阈值,则根据所述电压值的均值进行自学习;如果自学习失败,则根据所述电压值和所述上电时最小位置值的大小关系以及所述电压值和所述下电时最小位置值的大小关系选择默认值、上电时最小位置值或下电时最小位置值进行自学习。
进一步的,当自学习失败时,根据电压值和所述上电时最小位置值的大小关系以及所述电压值和所述下电时最小位置值的大小关系选择默认值、上电时最小位置值或下电时最小位置值进行自学习,包括:计算所述电压值和所述上电时最小位置值的差值的第一绝对值以及所述电压值和所述下电时最小位置值的差值的第二绝对值;如果所述第一绝对值和所述第二绝对值均小于所述预定差值,则当所述下电时最小位置值小于所述标定阈值时,以所述下电时最小位置值进行自学习;如果所述第一绝对值小于所述预定差值而所述第二绝对值大于所述预定差值,则当所述上电时最小位置值小于所述标定阈值时,以所述上电时最小位置值进行自学习;如果所述第一绝对值大于所述预定差值而所述第二绝对值小于所述预定差值,则当所述下电时最小位置值小于所述标定阈值时,以所述下电时最小位置值进行自学习;如果所述第一绝对值和所述第二绝对值均大于所述预定差值,则以默认值进行自学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72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