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块码垛焦炭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08260.0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7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姚润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润生 |
主分类号: | C10B53/04 | 分类号: | C10B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创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77 | 代理人: | 李芙蓉,冯建基 |
地址: | 041000 山西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码垛 焦炭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炼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块码垛焦炭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焦炭是在烟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最终制成的,这一过程叫高温炼焦(高温干馏)。由高温炼焦得到的焦炭可用于高炉冶炼、铸造和气化。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经回收、净化后的焦炉煤气既是高热值的燃料,又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工业原料。焦炭主要用于高炉炼铁和用于铜、铅、锌、钛、锑、汞等有色金属的鼓风炉冶炼,起到还原剂、发热剂和料柱骨架作用。
我国煤炭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过地质勘探,炼焦煤的储量只占总储量的36.78%,其中能单独炼焦的主焦煤储量只有6.21%。此外,煤源和煤种在全国各省分布不均,有些省区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区煤储量很少,且主要是非炼焦煤。因此如何大幅度扩大非炼焦煤的利用,是当前我国焦化工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除了高炉炼铁需要大量焦炭外,其他工业所需要的焦炭也不少,如铸造用焦,气化用焦,电气焦等。铸造焦是冲天炉熔铁的主要燃料,用于熔化炉料,并使铁水过热,还起支撑料柱,保持良好的透气性以及供炭等作用。
中国焦炭工业伴随着钢铁业成长发展壮大,其煤炭利用技术及焦炉操作技术堪称世界一流。现行的焦炭生产技术存在着资源制约、环境污染,尤其是作业环境恶劣等问题,21世纪焦炭生产技术开发有两大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弱黏煤的有效利用和环境改善、降低能耗方面。与之相应,开发了许多炼焦新技术,如欧洲焦化工作者开发的“巨型炼焦反应器一单孔炼焦系统”、日本开发的SCOPE21工艺等。开发新的焦炭生产工艺技术是世界焦化行业面临的课题。
以扩大炼焦煤为原料,通过特定的配煤工艺,热挤压成型,制作成有一定尺寸和强度的成型煤经过炭化制成焦炭,是扩大炼焦煤源的一个重要方法。既可以采用长焰煤、无烟煤等煤炼焦,也可以扩大不粘结、弱黏煤配煤比例。现有的焦炭生产工艺,通常使用资源紧缺的一些强黏结性煤,生产效率较低、热效率较差。同时,还有煤气泄漏污染环境等问题。因此,开发新的焦化工艺对现行工艺进行彻底创新。
公开号为CN1923956A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炼焦混合煤预处理工艺,并具体公开了步骤:将配入了一定量无烟煤的炼焦混合煤与水混合搅拌均匀,再一边加热一边搅拌到预定含水量,也就是将炼焦混合煤进行水泡、水煮、干燥处理,使炼焦混合煤中的焦煤与无烟煤融成一体;再将经过水泡、水煮、干燥处理后的炼焦混合煤入炉炼焦,可炼出优质焦。但上述技术方案经水泡、水煮步骤之后煤内的水分大量升高,还要额外进行干燥步骤,浪费能源且提高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煤块码垛焦炭生产工艺,能够通过提高煤的粘性及密度、可大幅度缩短结焦时间、度、减少焦化废水生成并提高煤气品质,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块码垛焦炭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将煤料粉碎后,按配煤比称取相应的粉碎煤料添加或不添加粘结剂后,调湿、混合得到原料煤;
2)成型:将原料煤热压或冷压成型得到型煤;
3)码垛:将型煤码垛成煤墙并侧装到立式焦炉;
4)焦化:在立式焦炉中干馏;
5)熄焦:将焦炭推入熄焦车,熄焦后筛分、贮藏,干馏产生的煤气回收处理;
进一步地,步骤1)中粉碎煤料的颗粒粒径小于2mm;
进一步地,步骤1)中调湿至水分含量为2-6%;
进一步地,步骤2)中热压或冷压成型的压缩比大于2:1,成型压力大于20MPa;
进一步地,优选冷压成型;
进一步地,步骤2)中热压或冷压成型的型煤密度≥1.25吨/m3;
进一步地,步骤3)中将型煤码垛成煤墙放入全封闭装煤车的拖煤板上,并且一侧由拖煤挡板阻挡,通过拖煤板和拖煤挡板的运动将码垛煤墙装填到立式焦炉的炉腔中;
进一步地,步骤4)中干馏温度为950-1050℃;
进一步地,步骤4)中干馏时间为16-26h;
进一步地,步骤5)中用推焦机将炼制成熟的焦炭经拦焦机推入熄焦车;熄焦采用冷煤气、氮气或水蒸气熄焦,然后筛分、贮藏;
进一步地,步骤5)中干馏产生的煤气经换热冷却至650℃后,用循环氨水急冷至85℃,再经集气系统送往化学产品回收车间加工处理。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润生,未经姚润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82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围巾(23)
- 下一篇:工矿灯(贴片款20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