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隔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09194.9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3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广小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妙伊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G06F21/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 输入 输出设备 隔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隔离装置,属于计算机领域。
背景技术
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610921536.6的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隔离方法,属于计算机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隔离装置及方法。解决了现有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直接插接在计算机的USB接口上,直接对计算机主机进行操作,安全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隔离方法基于隔离装置实现,使计算机主机可以在物理层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进行隔离,断开未经授权许可的输入输出设备,以达到阻止非法用户通过直接连接输入输出设备直接对计算机主机操作。通过指纹模块识别合法用户,使合法用户可以操作对其授权的输入输出设备。本装置主要实现设备接入控制,用户使用控制。本发明适用于计算机硬件连接加密。现有的技术无法有效的进行输入输出设备隔离,导致计算机安全系数低,影响了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隔离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技术无法有效的进行输入输出设备隔离,导致计算机安全系数低,影响了使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隔离装置,其结构包括播放音箱、人脸识别屏幕、前盖、散热孔、主机、接线后盖、电源线、显示器、固定底座,所述的显示器通过电源线与接线后盖电连接,所述的接线后盖、主机与前盖均为矩形结构,所述的主机后端与接线后盖相嵌合,所述的主机右侧上端设有两个散热孔且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散热孔为矩形结构,所述的前盖中部设有活动装设人脸识别屏幕的凹槽,所述的播放音箱通过嵌入方式设于前盖下端,所述的接线后盖内部包括数据线、盖体、处理芯片、控制芯片、外设接头、显示器接头,所述的处理芯片为正方形结构且安装于盖体内部右侧,所述的盖体中部设有控制芯片,所述的控制芯片为矩形结构,所述的外设接头共设有两个且为圆形结构,所述的盖体内部设有活动装设外设接头的凹槽,所述的盖体左侧设有两个显示器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底座上端与显示器底部相扣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前盖通过扣合方式设于主机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的前盖长度为40cm或40cm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底座底部设有一层防滑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源线长度为50cm或50cm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处理芯片通过数据线与人脸识别屏幕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实用设有的人脸识别屏幕用于识别管理员脸部,而后通过接线后盖内部的处理芯片进行数据处理,识别通过后,通过控制芯片控制外设接头以及显示器机头进行连接,有效的实现了输入输出设备的隔离,提高了计算机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隔离装置的接线后盖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播放音箱-1、人脸识别屏幕-2、前盖-3、散热孔-4、主机-5、接线后盖-6、电源线-7、显示器-8、固定底座-9、数据线-601、盖体-602、处理芯片-603、控制芯片-604、外设接头-605、显示器接头-60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妙伊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妙伊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91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用户交互系统
- 下一篇:内容分发网络及其负载预测均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