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外壳用铝合金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10484.5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0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杨仲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仲彬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C22F1/04;H01M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22061 广东省揭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外壳 铝合金 及其 加工 方法 | ||
1.一种动力电池外壳用铝合金,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由包括以下的组分制备而成:
Mn:1.1~1.8 wt.%;
Cu:0.05~0.25 wt.%;
Fe:0.1~0.3 wt.%;
Si:0.05~0.2 wt.%;
Mg:0.05~0.2 wt.%;
Zr:0.01~0.10 wt.%;
Ti:≤0.10 wt.%;
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外壳用铝合金,其特征在于,按质量比计,Mg/Si=0.9~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外壳用铝合金,其特征在于,粗大金属间化合物的面分数2%~5%,且间距为10~2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外壳用铝合金,其特征在于,弥散金属间化合的面分数为1~3%,间距为1~3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外壳用铝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粗大金属间化合物的尺寸大于1微米,所述弥散金属间化合的尺寸小于1微米。
6.一种动力电池外壳用铝合金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将组成成分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外壳用铝合金相同的铸锭进行均匀化退火处理;
S2,再进行热轧,得热轧板;
S3,对热轧板进行冷轧,得冷轧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池外壳用铝合金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退火处理包括步骤:以40~80 °C/h的速度升到 400~440 °C保温 4~8小时,然后再以同样的升温速率升到590~640 °C并保温8~10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外壳用铝合金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以低于100 °C/小时速度降到500~540 °C进行热轧。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动力电池外壳用铝合金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后还包括步骤:S4,将冷轧板在350~430 °C保温1~3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仲彬,未经杨仲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048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