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前机舱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10683.6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60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子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机舱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机舱及汽车,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前机舱车辆吸能碰撞空间小,安全吸能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前机舱包括: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相对设置的第二框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的立梁;与所述立梁垂直连接的第三框架,且所述第三框架位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立梁和所述第三框架之间围设形成用于安装汽车的高压部件的第一空间,所述第二框架、所述立梁和所述第三框架之间用于安装汽车的低压部件的第二空间。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前机舱的碰撞吸能空间,提高了汽车前机舱的防撞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前机舱及汽车。
背景技术
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增加了诸多高压模块及其他相关部件,诸如真空罐、电源分配单元(PDU)(包含了直流交流转化器、充电机、高压盒等功能的集合)、整车控制器(VCU)等部件,如果这些部件在前机舱位置不合理,将大大减少车辆的碰撞吸能空间。
并且,电动汽车的前机舱采用铝合金框架结构,如何设计铝合金框架式前机舱能够保证整车布置合理以及整车电安全要求、满足整车碰撞要求,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事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前机舱及汽车,用以实现增加前机舱的碰撞吸能空间,提高车辆的防碰撞性能,以及提高汽车的用电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机舱,包括:
第一框架;
与所述第一框架相对设置的第二框架;
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的立梁;
与所述立梁垂直连接的第三框架,且所述第三框架位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立梁和所述第三框架之间围设形成用于安装汽车的高压部件的第一空间,所述第二框架、所述立梁和所述第三框架之间用于安装汽车的低压部件的第二空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框架包括:
第一顶部横梁;
与所述第一顶部横梁相对设置的第二顶部横梁;
分别与所述第一顶部横梁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顶部横梁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顶部纵梁;
分别与所述第一顶部横梁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顶部横梁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二顶部纵梁;
其中,所述立梁分别与所述第一顶部横梁和所述第二顶部横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顶部横梁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顶部横梁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顶部横梁与所述第一顶部纵梁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顶部横梁与所述第二顶部纵梁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第二框架包括:
与所述立梁垂直连接的第一底部横梁;
与所述第一底部横梁垂直连接的第一底部纵梁和第二底部纵梁;
设置于所述第一底部纵梁和所述第二底部纵梁之间的第二底部横梁;
与所述第二底部横梁垂直连接的第三底部纵梁,且所述第三底部纵梁与所述第一底部纵梁和所述第二底部纵梁相平行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底部纵梁、所述第二底部纵梁和所述第三底部纵梁均与所述立梁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立梁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一顶部横梁和所述第一底部横梁之间的第一立梁和第二立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06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