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辐条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10964.1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1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景南;黄海林;王飞虎;王鲲;廖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1/00 | 分类号: | B60B1/00;B60B1/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辐条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辐条,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辐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车用辐条一端配合连接在车圈,另一端配合连接在花鼓。传统的车用辐条一般采用不锈钢制成,一端弯折以配合钩接在车圈,另一端弯折以配合钩接在花鼓。采用不锈钢制成,重量重,成本高,生产效率低。针对上述不足,有人提出了解决方案:
如CN205273028U,一种碳纤维辐条,包括辐条本体,辐条本体的一端连接能够与轮圈配合连接的第一配件,另一端连接能够与花鼓配合连接的第二配件,辐条本体为碳纤维材质。辐条本体端部和配件之间的连接采用粘结方式,在使用过程中,花鼓、车圈能产生拉力作用在配件,使配件易被拉离辐条本体,导致二者分离,使用寿命短,且制造不便,制造成本高。
又如CN103448465A,用于自行车碳纤维轮圈的辐条固定件,其包括一个固定部与一个抵靠部,固定部沿一虚拟轴轴向延伸形成,该抵靠部形成于该固定部一端并以该虚拟轴为轴心径向延伸形成,该辐条固定件穿设一个定位孔,该定位孔套设于自行车的辐条,该抵靠部抵靠于自行车的碳纤维轮圈,辐条传递扭力而带动碳纤维轮圈时,该辐条固定件能够固定辐条,使辐条无法相对于碳纤维轮圈移动。该车用辐条结构极其复杂,制造不便,装配不便,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纤维辐条及其制造方法,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一种碳纤维辐条所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碳纤维辐条,包括一由碳纤维制成的辐条本体、一能配合连接车圈的牙帽和一能配合连接花鼓的帽头;该辐条本体的两端部都固设有固接头,该固接头的外周面具有内小外大的第一锥度段;该牙帽和帽头都设有贯穿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的孔壁具有第二锥度段,该牙帽的安装孔和帽头的安装孔分别固定套接在两固接头上,该安装孔的第二锥度段和固接头的第一锥度段适配套在一起。
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锥度段、第二锥度段都为圆台壁。
一实施例之中:该固接头的外周面构成上述的第一锥度段,该安装孔的孔壁构成上述的第二锥度段。
一实施例之中:该辐条本体的两端部都通过包纱并固化以形成固套在辐条本体端部的固接部分,通过去料加工方法加工固接部分成固接头。
一实施例之中:该牙帽的安装孔、帽头的安装孔和两固接头分别紧配合套接以构成固定套接。
一实施例之中:该牙帽和帽头材质都为不锈钢。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一种碳纤维辐条的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1,加工出一由碳纤维制成的辐条本体、一能配合连接车圈的牙帽和一能配合连接花鼓的帽头,该牙帽和帽头都设有贯穿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的孔壁具有第二锥度段;
步骤2,牙帽和帽头自辐条本体端部套在辐条本体上;
步骤3,在辐条本体的两端部上固设有固接头,该固接头的外周面具有内小外大的第一锥度段;
步骤4,移动牙帽和帽头,以使牙帽的安装孔和帽头的安装孔分别固定套接在两固接头上,安装孔的第二锥度段和固接头的第一锥度段适配套在一起。
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锥度段、第二锥度段都为圆台壁。
一实施例之中:该固接头的外周面构成上述的第一锥度段,该安装孔的孔壁构成上述的第二锥度段。
一实施例之中:该步骤3中,辐条本体的端部通过包纱并固化以形成固套在辐条本体端部的固接部分,通过去料加工方法加工固接部分成固接头。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使用过程中,车圈和花鼓作用在牙帽和帽头的力都是拉力,该拉力使第二锥度段相对第一锥度段有向外的作用力,该作用力使牙帽和固接头之间、帽头和固接头之间的紧固性越紧,连接越牢固,则能避免二者分离出现,可以解决碳纤维辐条测试牙帽被拉出的问题;辐条重量轻,强度好,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装配方便,能降低制造成本。
第一锥度段、第二锥度段都为圆台壁,方便加工,方便装配,连接强度高。
辐条本体的两端部都通过包纱并固化以形成固套在辐条本体端部的固接部分,通过去料加工方法加工固接部分成固接头,连接强度高,加工成本低。
牙帽的安装孔、帽头的安装孔和两固接头分别紧配合套接以构成固定套接,方便装配,降低装配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09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