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扁秆荆三棱种群密度的补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12126.8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7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安雨;高阳;佟守正;刘晓辉;张冬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G7/06;A01G25/00;A01G25/1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8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荆三棱 种群 密度 方法 | ||
1.一种提升扁秆荆三棱种群密度的补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地块选择:选择典型退化扁秆荆三棱湿地作为待恢复湿地,选取原则:表层土壤含水量15%-25%,表面平整,且以扁秆荆三棱为优势种、扁秆荆三棱种群密度在200-400株/m2的地块;所述表层土壤为距地表30cm的土壤;
二、水源选择:在步骤一选取的待恢复湿地中,选择低洼水泡作为水源,水泡中水体的pH值为8.9-9.3,盐度为500mg/L-2000mg/L;
三、待恢复湿地格田化处理:在待恢复湿地中,将水源旁边的地块人工划分格田,格田面积为90-110m2,田埂高为50cm-80cm;
四、人工补水:利用水泵将水从附近水源抽排到格田中,补水时间为4月下旬;
五、补水量:保持表层土壤含水量为45%-55%,补水量过大将抑制扁秆荆三棱球茎萌发;所述表层土壤为距地表30cm的土壤;
六、持续补水1-3周,即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扁秆荆三棱种群密度的补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水泡中水体的pH值为9.0-9.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扁秆荆三棱种群密度的补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盐度为1000mg/L-1500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扁秆荆三棱种群密度的补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田埂高为60cm-7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扁秆荆三棱种群密度的补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保持表层土壤含水量为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212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烤烟的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富硒高钙紫甘薯的套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