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心板梁预制施工的钢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15125.9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4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和孙文;李坚;冯时;付敏;崔健;罗宗强;王阳;马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30 | 分类号: | B28B7/3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罗继元 |
地址: | 65005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心 预制 施工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心板梁预制施工的钢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市政、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目前较多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制空心板结构,因此怎样按质按量、快速、便捷的施工预制空心板尤为重要。目前比较常见的预制空心板内膜一般为普通钢、木内模,分为上下左右四面,这种钢内模采用人工逐一拼装、拆除,这样的固定安装、拆除方式虽然可行,但在实际操作时施工工序较复杂,施工时间较长,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在逐一拆除空心板内模板过程中,极有可能会损坏混凝土,需对混凝土进行修复,且空心板空心部分空间较小,拆除不便。也有的采用充气内模,这种內模虽然拆装方便,但容易上浮和变形,无法保证空心板的浇筑质量,甚至完成的空心板无法满足施工要求,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以上空心板预制梁内模板,准确度难以控制、施工效率降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难满足当下高效、快捷、环保的施工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施工效率高,使用方便,可反复使用且易于控制的空心板梁预制施工的钢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空心板梁预制施工的钢模装置,其朝向中心的一侧称为内侧,反之为外侧;包括两第一阴角钢模,两第二阴角钢模,第一支撑调节组件,第二支撑调节组件以及定位杆;
两所述第一阴角钢模的一端相互铰接构成匚形;所述第一支撑调节组件位于两第一阴角钢模的内侧,其包括多组以两块连接板为一组的第一连接板组,沿第一阴角钢模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两第一阴角钢模内侧中线处的第一横梁,以及第一固定板;多组所述第一连接板组的两连接板分别与两第一阴角钢模的两相对内壁面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横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两第一阴角钢模内侧的一端处,其中部与第一横梁铰接,两端分别与两第一阴角钢模的两相对内壁面可拆卸连接;
两所述第二阴角钢模的一端相互铰接构成匚形;所述第二支撑调节组件位于两第二阴角钢模的内侧,其包括多组以两块连接板为一组的第二连接板组,沿第二阴角钢模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两第二阴角钢模内侧中线处的第二横梁,以及第二固定板;多组所述第二连接板组的两连接板分别与两第二阴角钢模的两相对内壁面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横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两第二阴角钢模内侧的一端处,其中部与第二横梁铰接,两端分别与两第二阴角钢模的两相对内壁面可拆卸连接;
两所述第一阴角钢模的两伸出边端部均设置带斜面的第一搭接体,两所述第二阴角钢模的两伸出边端部均设置带斜面的第二搭接体;同一侧的第一搭接体和第二搭接体的斜面在施工时互为平行且贴合;
所述第一搭接体上及第二搭接体上对应设置供定位杆穿入的定位孔
优选的是,两所述第一阴角钢模铰接结构为:两第一阴角钢模铰接边的内侧均设置第一角钢,两第一角钢的相邻面交错焊接多个同轴的第一圆环,各第一圆环通过第一连接轴贯穿连接。
优选的是,两所述第二阴角钢模铰接结构为:两第二阴角钢模铰接边的内侧均设置第二角钢,两第二角钢的相邻面交错焊接多个同轴的第二圆环,各第二圆环通过第二连接轴贯穿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阴角钢模内壁面上设置与第一连接板组铰接的第一耳板。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阴角钢模内壁面上设置与第二连接板组铰接的第二耳板。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阴角钢模包括阴角板体和若干设置于阴角板体内侧的加劲板。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拉环。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横梁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拉环。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均采用工字钢。
一种空心板梁预制施工的施工方法,其采用如上所述的钢模装置,其包括如下步骤:
(1)安装模板:将空心板梁底板钢筋及两侧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预制空心板两侧外模,然后在底板模板及左右侧钢筋上放置相应高度、厚度的混凝土垫块,将整个钢模装置放置相应位置,将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的两端脱开,并移除定位杆,调松螺栓后调整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使钢模装置调整至要求尺寸大小,并使其净空满足设计要求,然后将定位杆装入定位孔上,同时紧固螺栓,并将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的两端固定,然后在钢模装置上端放置相应厚度混凝土垫块,最后绑扎上部结构钢筋,测量复核、校核、调整模板位置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51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