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抽油泵凡尔球及凡尔球座更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16487.X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7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彭继伟;张军平;杨晨辉;刘学智;袁军平;陈远征;杨亚刚;王瑞己;方铁煜;周敦喜;徐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继伟 |
主分类号: | F04B53/10 | 分类号: | F04B53/10;F04B5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50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泵 凡尔 更换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抽油泵凡尔球及凡尔球座更换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壳体一端为圆柱体内部同心设置凡尔球座,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凡尔球座的一端下方设置有内螺纹,内螺纹连接第二外壳一端,所述第二外壳另一端螺纹连接第三外壳,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存球区,所述存球区内设置有凡尔球,所述凡尔球座中间设置有通油孔,第一壳体、第二外壳和第三外壳内部贯穿设置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上端内部通过卡簧连接凸圈活塞头一端,所述凸圈活塞头另一端螺纹连接活塞。该装置结构简单,结构合理,可靠性强,在凡尔球被腐蚀时,可以很快将备用的凡尔球放置在凡尔球座上,可以提高油泵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泵技术领域,具体为抽油泵凡尔球及凡尔球座更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抽油泵有一种为双凡尔球设置在油泵内部,但是在实用过程中,由于污垢的影响球被腐蚀后,两个球跟球座均密封性变差,造成油泵抽油效率降低。
在井筒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因结垢、结蜡、腐蚀和其他原因造成固定凡尔漏失。我区2015年因固定凡尔漏失造成检泵33井次,占比17%;产生费用51.5101万元,占比13%。2016年通过加药、碰泵、憋压等措施,因固定凡尔漏失造成的检泵频次下降,但仍有10井次,产生费用12.942万元。如何找寻更有针对性的降频措施,是当前精细井筒管理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抽油泵凡尔球及凡尔球座更换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抽油泵凡尔球及凡尔球座更换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壳体一端为圆柱体内部同心设置凡尔球座,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凡尔球座的一端下方设置有内螺纹,内螺纹连接第二外壳一端,所述第二外壳另一端螺纹连接第三外壳,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存球区,所述存球区内设置有凡尔球,所述凡尔球座中间设置有通油孔,第一壳体、第二外壳和第三外壳内部贯穿设置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上端内部通过卡簧连接凸圈活塞头一端,所述凸圈活塞头另一端螺纹连接活塞。
优选的,所述存球区为长方体形状,且存球区下面设置有圆弧斜坡,圆弧斜坡可以方便的使得空心管上升至存球区上方时,凡尔球能够平滑地落到凡尔球座的通油孔中心。
优选的,所述凡尔球的直径大于通油孔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外壳和第三外壳内部均为圆柱状中空且同心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端内部和空心管接触部分设置有耐高温树脂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结构简单,结构合理,可靠性强,在凡尔球被腐蚀时,可以很快将备用的凡尔球放置在凡尔球座上,可以提高油泵的效率。
2.该装置的使用应在不能阻碍其他井下作业的进行。如测液面,油套环形空间的加药,热洗井筒等,对泵进行维修添加凡尔球。
3.成本低,使用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抽油泵凡尔球及凡尔球座更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凡尔球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空心管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第一壳体1,第二外壳2,凡尔球座3,凸圈活塞头4,活塞5,第三外壳6,空心管7,存球区8,凡尔球9,通油孔10,耐高温树脂密封圈11,卡簧1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继伟,未经彭继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64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