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水溶性橙色荧光碳量子点探针检测血红蛋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17999.8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9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黄珊;肖琦;杨二利;刘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地址: | 530299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水溶性 橙色 荧光 量子 探针 检测 血红蛋白 方法 | ||
1.一种利用水溶性橙色荧光碳量子点探针检测血红蛋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水溶性橙色荧光碳量子点,配制水溶性橙色荧光碳量子点溶液,向其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血红蛋白标准溶液,照射激发光,建立血红蛋白浓度与荧光强度的关系;
步骤二、照射激发光,检测含有血红蛋白的待测溶液对应的荧光强度,根据步骤一中检测的血红蛋白浓度与荧光强度的关系,读取待测溶液中对应的血红蛋白的浓度;
水溶性橙色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S1、2.5g葡萄糖、0.8g谷胱甘肽、以及0.5gβ-环糊精溶于20mL的去离子水中,加入1.2g硅胶溶液超声处理,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5g水滑石粉在反应釜中于165℃下反应5h,冷却至室温,取上清液,于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取滤液,干燥得粉末;
S2、取0.2g步骤S1中的粉末、5mL乙醇、5mL乙二醇胺、0.1g氧化锌超声处理40min,在200r/min搅拌和通入氮气的条件下加入1.5mL磷酸溶液,持续1h后即得混合物;
S3、将步骤S2中的混合物在真空条件下加热到650℃,真空煅烧4.5h,冷却至室温,再置于质量分数为40%的盐酸溶液中,在氮气保护下搅拌4.5h,离心得上清液,干燥即得水溶性橙色荧光碳量子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溶性橙色荧光碳量子点探针检测血红蛋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建立血红蛋白浓度与荧光强度的关系具体为:检测每份血红蛋白标准溶液对应的荧光光谱,并记录每份血红蛋白标准溶液对应的荧光强度,以浓度为0的血红蛋白标准溶液对应的荧光强度与任一份其它浓度的血红蛋白标准溶液对应的荧光强度的比值为纵坐标,每份血红蛋白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方程;
步骤二具体为:将含有血红蛋白的待测溶液加入到一份水溶性橙色荧光碳量子点溶液中,照射激发光,检测待测溶液对应的荧光光谱,并记录待测溶液对应的荧光强度,代入所述方程得到待测溶液中对应的血红蛋白的浓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溶性橙色荧光碳量子点探针检测血红蛋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激发光的波长为480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溶性橙色荧光碳量子点探针检测血红蛋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pH为7.4的PBS缓冲溶液配制水溶性橙色荧光碳量子点溶液和血红蛋白标准溶液,采用pH为7.4的PBS缓冲溶液将待测溶液的pH值调节至7.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溶性橙色荧光碳量子点探针检测血红蛋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溶性橙色荧光碳量子点溶液的浓度为0.5mg/mL。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水溶性橙色荧光碳量子点探针检测血红蛋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配制水溶性橙色荧光碳量子点溶液具体为:将水溶性橙色荧光碳量子点和PBS缓冲溶液按质量体积比为0.5mg:1mL混合均匀,置于只能透过橙色光的透明容器中密封,冷冻30min,置于90℃条件下水浴15min,然后冷冻25min,再置于60℃条件下水浴25min,然后冷冻15min,并置于0℃的冰水浴中紫外线照射1min,静置直至恢复常温即可。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水溶性橙色荧光碳量子点探针检测血红蛋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血红蛋白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具体为:将血红蛋白与PBS缓冲溶液混合,依次置于只能透过红色光、黄色光、以及蓝色光的透明容器中,并分别置于日光灯下照射1h,同时进行超声处理,超声频率为20kHz,超声温度为35℃;
含有血红蛋白的待测溶液还进行了预处理,具体为:将待测溶液用PBS缓冲溶液调节pH值为7.4,依次置于只能透过红色光、黄色光、以及蓝色光的透明容器中,并分别置于日光灯下照射1h,同时进行超声处理,超声频率为20kHz,超声温度为35℃即配制好待测溶液。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溶性橙色荧光碳量子点探针检测血红蛋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的多份不同浓度的血红蛋白标准溶液的浓度依次为:0、1×10-8mol/L、3×10-8mol/L、6×10-8mol/L、1×10-7mol/L、3×10-7mol/L、5×10-7mol/L、7×10-7mol/L、1.2×10-6mol/L、2×10-6mol/L、3×10-6mol/L、4×10-6mol/L、6×10-6mol/L、7×10-6mol/L、8×10-6mol/L、以及1×10-5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师范学院,未经广西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799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