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钯‑稀土钙钛矿汽车尾气催化剂制法及其产品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18352.7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6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何丹农;张芳;章龙;王岩岩;林琳;葛美英;金彩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63 | 分类号: | B01J23/63;B01J23/89;B01D53/9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1208 | 代理人: | 董梅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稀土 钙钛矿 汽车尾气 催化剂 制法 及其 产品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化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钯-稀土钙钛矿汽车尾气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汽车带来了极大的出行便利,但与此同时,其所排放的尾气如 NOX、 CO、 HC等不仅对人体有直接的生理毒害,还严重污染大气环境,造成温室效应和酸雨等。减少尾气排放的措施根据其相对于内燃机的位置可分为机前措施、机内措施和机后措施等。其中机后措施是目前公认的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控制的最有效措施,具体方式为将尾气催化净化器(即三元催化器)安装在汽车排气管上,在理想条件下可削减90%以上的排放物。
早期三元催化器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通过在球状Al2O3上负载Pt和Pd,可实现CO 和HC的净化,为了减少NOx 的排放, Rh被加入作为催化组元。由于Pd的价格比Pt、Rh要低, 资源相对较丰富,而且在低温下活性和耐热性也优于后两者。因此为了降低催化器的成本, 提高催化剂的抗热性, 单钯催化剂成为三元催化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上世纪90年代, 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将Pd添加铈(Ce)负载在Al2O3上,得到对NOx活性较好的Pd-Ce-Ba/Al2O3,也有将少量贵金属Pd 和稀土元素La、Ce和过渡金属混合在一起研制成了Pd-稀土催化剂, 对CO、HC 的氧化具有低的起燃温度和高的活性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 对NOx的还原能力达到Pt-Rh 催化剂的85%以上。稀土催化剂相对于贵金属催化剂不仅成本低,而且能获得满意的净化效果。目前应用较广的稀土催化剂主要是钙钛矿复合型氧化物催化剂, 国内外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对CO和HC有较高的转化活性, 但对NOx的还原活性要低于贵金属催化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钯-稀土钙钛矿汽车尾气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制备方法获得的钯-稀土钙钛矿汽车尾气催化剂产品。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制备方法获得的钯-稀土钙钛矿汽车尾气催化剂产品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钯-稀土钙钛矿汽车尾气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有机物作为助燃剂,溶于水中,将可溶于水的稀土盐和过渡族盐分散于助燃剂表面,然后,加入氯化钯,在空气中加热至自燃形成Pd-ABO3粉体,包括如下步骤:
a.将助燃剂溶于去离子水中,溶液浓度为0.2mol/L,得到溶液A;
b.将稀土金属与过渡族金属的可溶性盐溶于去离子水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约1h,得到混合液B;
c.将混合液B加入A中得到混合液C,继续搅拌0.5h~2h后,将氯化钯加入C溶液,待完全溶解后将混合液放在电阻丝炉上加热至自燃,其中,稀土盐和过渡族盐混合的摩尔比例为(0.2~0.8):(0.8~0.2);
d.将燃后的泡沫体在研钵中研碎成粉体,粉体放入马弗炉中煅烧,升温速度2~10oC/min,加热范围600~1000oC,时间2~5小时,得到Pd-ABO3粉体。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稀土离子:过渡族金属离子的摩尔比=1:1,其中Pd在过渡族金属的比例为1-5%。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稀土盐为硝酸镧、氯化铈的一种,所述的过渡族盐为硝酸铁、硝酸镍,乙酸钴,钛酸四正丁酯的一种或两种混合,最后混合溶液中稀土金属离子和过渡族金属离子的浓度为0.5~5mol/l。
所述的助燃剂为甘氨酸、柠檬酸、EDTA的一种。
本发明提供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钯-稀土钙钛矿汽车尾气催化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根据上述方法获得产品钯-稀土钙钛矿汽车尾气催化剂在汽车尾气治理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烧法制备钯-稀土钙钛矿汽车尾气催化剂的方法。结合了贵金属和稀土复合氧化物的催化特性,同时具有自身回复特性,有更高的高温稳定性和抗中毒性,通过混合稀土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潜力。
经测试粉体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能够有效改善汽车尾气污染,可见这一发明所提供的燃烧法制备催化剂粉体,操作简便也利于后续的工业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83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