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BICC1蛋白对精神疾病诊断的新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619126.0 申请日: 2017-07-26
公开(公告)号: CN107621545B 公开(公告)日: 2019-10-11
发明(设计)人: 袁勇贵;陈素珍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南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3/68 分类号: G01N33/68
代理公司: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肖明芳
地址: 210096***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bicc1 蛋白 精神 疾病诊断 用途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检测BICC1蛋白含量的试剂在制备精神疾病诊断产品中的应用。研究发现,BICC1蛋白在精神分裂症、单相抑郁障碍、双相躁狂、双相抑郁、惊恐障碍和非精神疾病对照者血清中的差异性表达(精神分裂症、单相抑郁障碍、双相躁狂、双相抑郁、惊恐障碍血清中上调表达)。采用BICC1蛋白作为指标,为检测精神分裂症、单相抑郁障碍、双相躁狂、双相抑郁、惊恐障碍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ROC曲线下的面积值AUC为0.714~1.0,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科学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BICC1蛋白对精神疾病诊断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精神分裂症/单相抑郁障碍/双相躁狂/双相抑郁/惊恐障碍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和个人 不良后果。通常,精神分裂症/单相抑郁障碍/双相躁狂/双相抑郁/惊恐障碍的开始临床难 以察觉,待到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或被诊断出时通常已经历了很长时间,患者及其家属大 多已经历了经济及心理的双重煎熬。因此通过早期诊断进而早期治疗,阻止疾病进一步进展,减少患者及其家属的身心煎熬及经济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精神分裂症/单相抑郁障碍/双相躁狂/双相抑郁/惊恐障碍的临床诊断方法一直是无 可替代的临床症状学标准,如中国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美国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四版)》(DSM-IV)、《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等,但该方法本 身存在严重的缺点:存在主观性,误诊率较高。因此,发展新型的生物标记物来诊断和 评价精神分裂症/单相抑郁障碍/双相躁狂/双相抑郁/惊恐障碍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重要 性。

双尾-C基因(Bicaudal-C)首先在果蝇中发现,其功能丧失导致果蝇胚胎头部的缺失和双尾结构的形成(Michele M,Emma ES,Paul FL.Localized Bicaudal–C RNA encodesa protein containing a KH domain,the RNA binding motif of FMR1.EMBO,1995, 14(9):2043-2055.)。随后相继在包括人类的多种物种中发现了果蝇Bicaudal-C的同源基因。这些同源基因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其蛋白产物均含有N端若干个KH结构域和C 端的一个SAM结构域,它们是蛋白发挥生物功能的关键结构域(Bouvrette DJ,Price SJ, BrydaEC.K Homology domains of the mous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related protein,Bicaudal-C(Bicc1),mediate RNA binding in vitro.Nephron Exp Nephrol,2008,108(1): e27-e34.)。不同物种Bicaudal–C同源基因的功能并不完全相同。在较低等的生物如线 虫和果蝇中,Bicaudal–C与胚胎发育密切相关,而在较高等的生物如小鼠,该基因则 参与了部分器官尤其是肾脏的正常形成(Tran U,Pickney LM,Ozpolat BD,et al.XenopusBicaudal-C is required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amphibianpronephros.Dev Biol,2007, 307(1):152-164.)。近年来,全基因组研究发现人类BICC1基因参与抑郁症的发病,并 有研究发现BICC1 mRNA在抑郁症患者背外侧前额皮质和齿状回上调,在给予慢性不 可预见性压力(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的抑郁样大鼠模型的前额皮质和海马 中也上调,而敲除海马中的BICC1则可使大鼠避免发生CUS诱导的快感缺失(Ota KT, Andres W,Lewis DA,Stockmeier CA,Duman RS.BICC1expression iselevated in depressed subjects and contributes to depressive behavior inrodents. Neuropsychopharmacology.2015.40(3):711-718.)。脑内BICC1mRNA的检测不易,外周 血则轻易可得,但是目前尚未见有关BICC1在精神分裂症/单相抑郁障碍/双相躁狂/双相 抑郁/惊恐障碍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报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91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