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粒体MT-CO1在筛查脓毒症中的用途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619424.X 申请日: 2017-07-26
公开(公告)号: CN108796060A 公开(公告)日: 2018-11-13
发明(设计)人: 朱海燕;韩国鑫;申晓东;王朔朔 申请(专利权)人: 朱海燕;韩国鑫
主分类号: C12Q1/6883 分类号: C12Q1/6883
代理公司: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代理人: 刘依云;严政
地址: 100853 北京市海淀区***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线粒体 筛查 脓毒症 多肽链 突变 易感个体 位碱基 氨基酸 基因 诊断 疾病诊断 医疗器具 早期诊断 制备 分析 感染 预防
【说明书】:

发明涉及疾病诊断或筛查领域,公开了线粒体MT‑CO1在筛查脓毒症中的用途。具体地,本发明公开的非诊断目的地筛查脓毒症易感个体的方法包括:分析个体的线粒体MT‑CO1基因第6459位碱基和/或线粒体MT‑CO1多肽链第186位氨基酸是否存在突变。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分析线粒体MT‑CO1基因第6459位碱基是否突变和/或线粒体MT‑CO1多肽链第186位氨基酸是否突变的试剂在制备用于诊断或筛查脓毒症的医疗器具中的用途。本发明基于线粒体MT‑CO1基因或多肽链能够实现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或筛查,有利于易感个体的感染预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疾病诊断或筛查领域,具体涉及线粒体MT-CO1在筛查脓毒症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由感染因素诱发过度的、失控的全身性炎症进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的临床症候群。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进步,对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研究不断深入。抗生素和器官支持技术的出现,对于脓毒症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尽管如此,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可有多达1900万人罹患,而病死率仍然高达20-30%。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十分多样,即使相同的感染,不同患者之间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不同,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脓毒症的病理改变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而不同的遗传背景是导致患者间个体差异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对于脓毒症的遗传学研究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核基因与脓毒症的方面。

线粒体作为细胞内负责氧代谢及能量代谢的细胞器,是绝大多数细胞进行电子转移和呼吸运动的场所,同时也具有维持钙平衡、细胞信号通路、调节转录等功能。此外,线粒体也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作用,并参与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早在1962年,线粒体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就得到了关注和研究,非甲状腺性严重代谢亢进的病例就与线粒体功能缺陷之间的关联被报道(LUFT R,IKKOS D,PALMIERI G,et al.A case of severehypermetabolism of nonthyroid origin with a defect in the maintenance of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control:a correlated clinical,biochemical,andmorphological study.J CLIN INVEST 1962;41:1776-1804)。随着对于基因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手段的不断丰富,对于线粒体在人类疾病的关系得到不断的明确,有近600多种发生在线粒体上的基因突变被发现,其中与心血管疾病、耳聋、线粒体肌病等疾病的联系已经得到了确认(Schapira AH.Mitochondrial diseases.LANCET 2012;379(9828):1825-1834)。然而,线粒体与脓毒症之间的关联性有待进一步明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基于线粒体基因或多肽链的诊断和筛查脓毒症的方法。

关于线粒体基因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相关研究甚少,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分析了1个三代7人的中国汉族家系,以探寻线粒体基因突变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发现,MT-CO1基因第6459位碱基发生突变的个体中脓毒症的遗传易感性增加。因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诊断目的地筛查脓毒症易感个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分析个体的线粒体MT-CO1基因第6459位碱基和/或线粒体MT-CO1多肽链第186位氨基酸是否存在突变。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用于分析线粒体MT-CO1基因第6459位碱基是否突变和/或线粒体MT-CO1多肽链第186位氨基酸是否突变的试剂在制备用于诊断或筛查脓毒症的医疗器具中的用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基于线粒体MT-CO1基因或多肽链能够实现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或筛查,有利于易感个体的感染预防。另外,在确诊时辅以本发明的方法有利于早期确诊,从而便于对患者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

附图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海燕;韩国鑫,未经朱海燕;韩国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94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