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复合菌剂及其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23000.0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7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洪应萍;汪伟;林菡;魏霄霞;张晓远;封云琪;李浩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红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C12R1/125;C12R1/07;C12R1/10;C12R1/265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水体 治理 复合 及其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环境治理微生物菌剂及其培养方法,尤其是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复合菌剂及其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在21世纪人类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也造成环境严重破坏与污染,使人们的健康遭受到严重的威胁,于是整治各种污染的环境保护措施迫在眉睫,从中央到地方,无不将其列为首要的施政重点。其中水污染的程度已经造成生态的严重失衡,大自然因过度的污染而失去了原有的氮循环自净能力,所以藉由水处理方法是修复大自然生态的必须法门。
目前,我国的城市景观水体、河道湖泊的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养殖废水的处理情况仍不容乐观,随着海绵城市的建设,景观水体的污染治理迫在眉睫,上述其它水污染的治理需求也很迫切。目前我国对于上述这些水污染问题的治理,大多数仍采用常规的水处理工艺,不仅费电,常常没有持续性效果,水环境不能进行持续性修复,黑臭现象屡治不绝。
生物处理法因为工艺简单、成效显著、成本低廉、纯天然环保、无二次公害等优点,在全世界都是最主要的污水处理工艺。其中生物膜法、生物滴虑法、活性污泥法或加入生物制剂等方法,都是利用生物的分解能力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为达到污水中污染物质降解的目的,遴选、培养、组合针对污水特别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形成菌群,成为专门的污水处理菌种,是目前污水处理技术中最先进的几种方式之一。菌种源自于大自然,加以人工培育驯化,最终回归大自然,担任修复水体氮循环的使命,符合无毒、无公害、无二次污染、对人体无害的原则,能有效去除氨氮、BOD、COD、SS、硝酸根、硫酸根、色度、臭味、毒性物质、化合污染物等,而不需化学混凝、助凝的过程。但目前大多的微生物处理仅靠存在于废水污泥中自发菌之作用,由于现代工业化污水中的污染源种类相当复杂,而分解污染物的生物菌种类不全,该有的不存在,而不必要者又偏多,往往因为有效菌数量不足或菌种分解能力不够,降解污染能力欠佳,以致于处理效果不易控制,有时还需凭借运气。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复合菌剂及其培养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复合菌剂及其培养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复合菌剂,该复合菌剂包括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玫瑰色微球菌。
所述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玫瑰色微球菌的质量比为2∶1∶1∶2。
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复合菌剂的培养方法,该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量取糖蜜和第一次稀释水混合搅匀得到蜜糖水,放入铝锅中,封口后放入蒸汽灭菌器;通电灭菌30分钟;将灭菌后的糖蜜水中加入第二次稀释水进行第二次加水稀释,然后加入复合菌剂粉末,混合搅匀,控制温度45℃,曝气72小时后密闭储存即得适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复合菌剂。
所述蜜糖与第一次稀释水与蜜糖的体积比为1∶1-3。
所述蜜糖与第二次稀释水与蜜糖的体积比为1∶50-70。
所述蜜糖与复合菌剂粉末的质量比为1∶300-350。
所述复合菌剂包括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玫瑰色微球菌。
所述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玫瑰色微球菌的质量比为2∶1∶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复合菌剂及其培养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菌剂可以实现内源消淤:对水体底泥进行生化修复。通过微生物强化水体中原有微生物菌群,降解水中有机物质,消除恶臭,解决水体富营养化,创造水生物生长的环境,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可消除河道湖泊底泥引起的黑臭现象,并具有持续性效果。能促进水体向洁净好氧生态系统演变,形成稳定延长的食物链,使生态系统相对稳定,逐步恢复水体的水生生态系统和水体的自净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一种适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复合菌剂,该复合菌剂包括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玫瑰色微球菌。
所述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玫瑰色微球菌的质量比为2∶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红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红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30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