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通路锥可自动输送的PVC反光贴自动粘贴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23975.3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5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盛时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集知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C9/04 | 分类号: | B65C9/04;B65C9/06;B65C9/18;B65C9/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路 自动 输送 pvc 反光 粘贴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通路锥可自动输送的PVC反光贴自动粘贴设备。
背景技术
反光路锥又称交通锥,锥形路标,反光路锥主要是由普通路锥粘贴反光贴纸而成,反光路锥粘贴的反光贴纸颜色主要有红,黄,蓝三种,反光贴纸的材质主要为PET材质或者PVC材质,红色主要用在室外交通,城市路口车道,室外停车场,人行道,建筑物之间的隔离警示,黄色主要用在室内的停车场等光线暗淡的地方,蓝色用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反光路锥能将远方直射光线反射回发光处,不论在白天或黑夜均有良好的逆反射光学性能,尤其是晚上,能够发挥如同白天一样的高能见度,使用这种反光路锥,无论使用者是在遥远处,还是在着光或散射光干扰的情况下,都可以比较容易地被夜间驾驶者发现。反光材料的出现顺利解决了“看到”和“被看到”这一夜间行车难。
现今反光路锥的制作主要采用人工的方式,这种工作方式存在工作效率低,工作步骤过多,有时需要多人配合工作,造成工作过于繁琐,需要人工搬运路锥进行粘贴反光贴,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人工对路锥粘贴反光贴不平整,反光贴上的反光纸在粘贴路锥时难处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通路锥可自动输送的PVC反光贴自动粘贴设备,可以解决现有人工对路锥进行粘贴反光贴时存在的工作效率低、工作过于繁琐、人工搬运路锥进行粘贴反光贴、对路锥粘贴反光贴不平整和反光贴上的反光纸难处理等难题;实现了高机械化对路锥进行自动输送、自动粘贴反光贴的功能,具有工作效率高、高机械化进行粘贴反光贴、自动输送路锥进行粘贴反光贴、对路锥粘贴反光贴平整和反光贴上的反光纸自动收卷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交通路锥可自动输送的PVC反光贴自动粘贴设备,包括底座、传输装置、定位旋转装置、滚压装置和粘贴装置,所述的底座为长方体结构,传输装置安装在底座左侧,定位旋转装置位于传输装置右侧,定位旋转装置安装在底座上,滚压装置位于定位旋转装置前侧,且滚压装置安装在底座上,粘贴装置位于旋转装置后侧,粘贴装置安装在底座上。
所述的定位旋转装置包括旋转电机、旋转底板、旋转滑轨、四个旋转支撑柱、四个支撑立柱、旋转电动推杆、伸缩连接块、四个伸展支链、旋转顶板、固定电动推杆和固定体,旋转电机通过电机套安装在底座上,旋转电机输出轴与旋转底板相连接,旋转底板底部设置有旋转滑轨,四个旋转支撑柱对称分布在旋转底板底部,旋转支撑柱底部与底座相连接,旋转支撑柱顶部为滑块结构,旋转支撑柱的滑块结构与旋转滑轨相配合连接,旋转支撑柱起到支撑的作用,旋转电动推杆安装在旋转底板中部上端面上,伸缩连接块安装在旋转电动推杆顶部上,伸缩连接块为长方体结构,四个伸展支链对称安装在伸缩连接块侧面上,四个支撑立柱底部与旋转底板的上端面相连接,四个支撑立柱顶部安装有旋转顶板,支撑立柱起到支撑的作用,四个支撑立柱对称布置,旋转顶板为长方体结构,旋转顶板中部设置有圆孔,且旋转顶板四角位置对称设置有方孔,固定电动推杆数量为四,固定电动推杆位于旋转顶板上相对应的方孔下端,固定电动推杆安装在旋转顶板底部上,每个固定电动推杆顶部均安装有一个固定体,固定体为倒立L型结构,固定体穿过旋转顶板上相对应的方孔,且固定体顶部位于旋转顶板上方,具体工作时,当路锥从传输装置移动到定位旋转装置上时,首先通过四个固定电动推杆同步收缩,可以使固定电动推杆上安装的固定体卡住路锥的底部,且能将路锥锁定在旋转顶板中间位置上,再伸长旋转电动推杆,使得旋转电动推杆上的伸缩连接块伸展到路锥的内部,然后控制四个伸展支链张开,使四个伸展支链能够卡在路锥的内侧面上,再然后开启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在四个旋转支撑柱的支撑作用下能够带动固定在旋转顶板上的路锥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集知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集知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39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负极极片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负极浆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