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丹生产水法节能造粒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24799.5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7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朱可可;吴红波;夏曼曼;邢化岛;钱海;朱管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徽能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21/10 | 分类号: | C01G21/1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钱卫佳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丹 生产 水法 节能 工艺 | ||
一种红丹生产水法节能造粒工艺,包括如下方法步骤:(1)除尘冷却(预处理)、(2)螺旋输送、(3)再输送、(4)除铁、(5)启动造粒筒、(6)水法造粒、(7)抽风除尘;本发明工艺简单,易于实际操作,能够使红丹生产流程自动化流水作业,提高生产效率,节能降耗,规避职业危害的发生;清除铅粉中的铁元素,为生产高品质的红丹产品提供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丹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丹生产水法节能造粒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红丹生产造粒工序是在铅锭熔化制粉后的一道生产工序。传统的红丹生产工艺过程不需要造粒工序,是直接将铅锭熔化制得的铅粉(氧化铅粉)直接投入到红丹煅烧氧化炉(卧式氧化炉),在500℃左右的高温下煅烧氧化制备红丹产品。这种煅烧氧化方式,生产效率低,能源消耗较大,因为铅粉在煅烧炉内堆积在一起后,它们之间的间隙较小,高温的渗透力减弱,延缓了铅粉的氧化速度,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生产出合格的红丹产品。
随着技术的创新发展,红丹煅烧氧化炉已由最初的卧式氧化炉,更新到“地对空导弹式红丹节能氧化炉”【CN2015105829148】,为了节能降耗,投入生产的铅粉(氧化铅)由粉状到200目左右的粒料,目的是增强热量的穿透力,使铅粉粒得到均等氧化条件,再配以“利用空气流快速制备红丹工艺”技术,加速铅粉粒的氧化速度,进而实现提高生产效率,节能降耗,提升产品品质的效果,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常用的造粒方法是“压缩造粒”,也就是将铅锭溶化后制得的铅粉,混合成胶体状态,然后放入一封闭的压膜中,通过外部施加压力,使粉体团聚成颗粒状。其缺点是生产能力较低,增加混合工序,容易造成铅中毒的发生,且磨具磨损大,生产成本高,增加红丹产品的铁元素含量超标而回炉重烧的概率,影响了产品的品质,进一步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工艺参数可控,能够实现批量生产的红丹生产水法节能造粒工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红丹生产水法节能造粒工艺,方法步骤如下:
(1)除尘冷却(预处理)
将铅锭熔化制得的铅粉,通过管道在引风机的作用下,输送到布袋除尘器,进行除尘且降温至100℃左右,其中铅粉的初始温度在380℃左右;
(2)螺旋输送
在布袋除尘器的底部平行装有第一绞龙(螺旋输送机),第一绞龙以30转/分钟的转速逆时针运转,布袋除尘器内除尘降温后的铅粉,在第一绞龙的作用下,不断地输送到第一绞龙的出料口(方向朝下),再由出料口到造粒装备中的绞龙中;
(3)再输送
在第一绞龙下面同样安装一条第二绞龙,第二绞龙的转速及方向和第一绞龙同步,不同的是第二绞龙和地面呈15度夹角(头高尾低),尾部上方留有接料口,和布袋除尘器上的第一绞龙的出料口对接,第二绞龙的头部直接和造粒筒连接,将铅粉料直接源源不断的输送到造粒筒内;
(4)除铁
在造粒筒的底部留有进料口,进料口密封镶嵌住第二绞龙的出料口,在底部进料口周围安装有环形强磁铁,在铅粉由第二绞龙输送到造粒筒内的时候,首先经过强磁铁后再到造粒筒内,此时铅粉中经过熔化、输送、除尘阶段后而增加的铁元素除去(熔化、输送、除尘设备都是铁制容器);
(5)启动造粒筒
造粒筒由电机、减速器控制,启动后以每分钟35转的速度顺时针转动,而且是立式状态,此时进入造粒筒内的氧化铅粉的温度约90℃左右,当造粒筒启动后,造粒筒内的氧化铅粉自上而下形成一个整体的铅粉“布帘”;
(6)水法造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徽能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徽能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47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