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及其后处理装置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24811.2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5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良;王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0 | 分类号: | F01N3/20;F01N3/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排气 处理 混合 装置 其后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及其后处理装置与应用,属于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业内都是用混合器金属结构来达到尿素液滴与排气的混合。通常,在混合器中设置多孔板、翅片等结构,让尿素液滴和金属结构的混合器发生碰撞从而使尿素液滴破碎成更小的液滴,以有利于在金属表面蒸发和热解。现状是由于排放法规的升级,使得当前尿素喷射策略更加激进,例如在更低的温度、更小的排气流量下就开始较大的尿素喷射量。这里存在一个热量守恒的关系,一个是尿素液滴蒸发和热解所需要的热量,一个是排气从上游所带来的热量。由于上述喷射策略的激进化,排气所承载的总热量和尿素溶液充分蒸发、热解所需要的热量之间的比值不断降低。行业里面用以一个叫EER的比值来描述这个热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讲,EER值在150以上混合器的结晶风险极低。如果EER没有那么高,但是如果通过对混合器的结构进行优化,其抗结晶能力会有一定的提高,这也是业界绝大部分公司的研发方向,即如何优化混合器的结构设计。
请参图1及图2所示,在混合器3’中设置有开孔板1’。所述开孔板1’设有若干供排气与尿素液滴的混合物穿过的若干开孔2’。一方面,打在开孔板1’上的尿素液滴有利于实现其破碎以得到体积更小的尿素液滴,从而更利于其蒸发和热解。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开孔板1’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开孔2’之间的材料部分是无法避免的。可以理解,在开孔板1’的背面,气流的流速相对比较低,容易形成局部的低速区M。理论和实验结果均证明,在该低速区M中发生尿素结晶的可能性极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解决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结晶能力较强的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一种细纤维元件在该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中的应用以及具有该混合装置的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包括螺旋混合器以及用以安装尿素喷嘴的安装座,所述尿素喷嘴用以向所述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中喷射雾化的尿素液滴,所述螺旋混合器用以将排气导引成螺旋状气流以与所述尿素液滴进行混合,所述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还包括沿排气流动方向位于所述螺旋混合器的下游的细纤维元件,其中所述细纤维元件用以供所述排气以及所述尿素液滴穿过,以进一步增加所述尿素液滴的破碎以及蒸发。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安装座形成或者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螺旋混合器包括中心轴以及自所述中心轴向外延伸出来的螺旋叶片。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心轴的两端是封闭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心轴是实心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旋混合器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螺旋叶片设有若干穿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细纤维元件为钢丝绒或泡沫金属。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设有固定所述细纤维元件的支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架包括位于所述细纤维元件一侧的第一筛状支架以及位于所述细纤维元件另一侧的第二筛状支架。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细纤维元件在上述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上述的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以及位于所述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的下游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剂(SCR)。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设置细纤维元件,使尿素液滴在细纤维元件的表面和内部发生充分的破碎与混合。另外,由于细纤维元件的线径较小,空隙复杂,传热面积大,有利于尿素液滴与排气发生较充分的换热,从而利于尿素液滴的蒸发和热解,提高了抗结晶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在混合管内增加多孔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多孔板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标明的排气与尿素液滴的混合物的流向以及背面的死区。
图3是本发明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中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去除图5中壳体后的立体图。
图7是图4中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混合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沿图5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48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