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像剂及陶瓷探伤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25243.8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7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周锐;谢庆丰;彭毅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华晶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广东劲胜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91 | 分类号: | G01N21/91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生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像剂 探伤检测 脂肪酸二乙醇酰胺 明矾 陶瓷 吸附剂 质量份 环氧树脂 附着力 环境无污染 二氧化硅 陶瓷表面 灵敏度 批量性 去污力 氧化镁 氧化钛 挥发 染料 显像 清洗 检测 伤害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像剂及陶瓷探伤检测方法。一种显像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吸附剂8.0份~17.0份;脂肪酸二乙醇酰胺40.0份~55.0份;环氧树脂15.0份~25份;及水3.0份~37.0份。其中,所述吸附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明矾5.0份~10.0份;二氧化硅1.0份~2.0份;氧化镁1.0份~3.0份;及氧化钛1.0份~2.0份。上述显像剂及陶瓷探伤检测方法中,在显像剂中加入明矾可以提高染料在陶瓷表面的附着力,使得显像效果更佳,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且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具有较好的水溶性,稳定性和较强的渗透去污力的优点,使得显像剂用水即可清洗干净,适应性更强;且上述显像剂的材料均对环境无污染且不挥发、不易燃,不会对环境及人体造成伤害,批量性使用的适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的渗透探伤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显像剂及陶瓷探伤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锆陶瓷由于具有介电常数高、对微波信号及微波信号及微传感信号影响小、外观如玉一般的质感、硬度高、高耐磨性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结构陶瓷领域。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在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中被大量作为外观装饰件材料,但由于陶瓷存在易碎的缺点,且消费类电子产品结构复杂,薄壁处较多,烧结后产品在磨削加工中容易出现微裂纹,现对于微裂纹的检测都是通过人工进行识别,特别是陶瓷抛光后反光效果明显,不能直观的显现出不良,使人工检测的难度加大,易将不良流入下步工艺进行加工,未及时发现,造成成本浪费。目前已有探伤剂用于无损探伤技术领域,然而现有的显像剂及陶瓷探伤检测方法仍存在毒性较大及探伤灵敏度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显像剂及陶瓷探伤检测方法仍存在毒性较大及探伤灵敏度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显像剂及陶瓷探伤检测方法。
一种显像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
其中,所述吸附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二氧化硅的粒径为40nm~100nm。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氧化镁的粒径为40nm~100nm。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氧化钛的粒径为40nm~100nm。
一种陶瓷探伤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水基渗透剂对陶瓷进行渗透处理;及
采用显像剂对所述陶瓷进行显像处理,所述显像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8.0份~17.0份的吸附剂、40.0份~55.0份的脂肪酸二乙醇酰胺、15.0份~25份的环氧树脂及3.0份~37.0份的水,其中,所述吸附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5.0份~10.0份的明矾、1.0份~2.0份的二氧化硅、1.0份~3.0份的氧化镁及1.0份~2.0份的氧化钛。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基渗透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3.5份~8.5份的染料、50.0份~65.0份的渗透溶剂、5.0份~20.0份的表面活性剂及11.5份~41.5份的水;其中,所述染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2.0份~4.0份的胭脂红、1.0份~3.0份的盐基品红及0.5份~1.5份的刚果红。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渗透溶剂选自二甘醇乙醚、丙三醇和二乙二醇单甲醚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合物和月桂醇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采用水基渗透剂对陶瓷进行渗透处理的步骤前还包括步骤:对所述陶瓷进行清洗处理;所述对所述陶瓷进行清洗处理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所述陶瓷浸渍在除油剂中超声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华晶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广东劲胜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华晶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广东劲胜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52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