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热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和IGBT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25511.6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1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宫清;林信平;徐强;刘成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H01L23/373;H01L21/4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47 | 代理人: | 耿超,王浩然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元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igbt 模组 | ||
1.一种散热元件,该散热元件包括导热体和散热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为陶瓷覆铝导热体;所述散热本体为铝硅碳散热本体(1);所述铝硅碳散热本体(1)上通过渗铝一体成型地结合有一个或多个陶瓷覆铝导热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元件,其中,所述铝硅碳散热本体(1)包括碳化硅多孔骨架(10)和通过渗铝一体成型的结合在所述碳化硅多孔骨架(10)内部的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元件,其中,所述陶瓷覆铝导热体包括陶瓷绝缘板(2)和设置于所述陶瓷绝缘板(2)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的第一铝层(3)和第二铝层(4),并且所述陶瓷绝缘板(2)通过渗铝一体成型的所述第一铝层(3)连接在所述铝硅碳散热本体(1)上;所述陶瓷绝缘板(2)将所述第二铝层(4)与所述第一铝层(3)和所述铝硅碳散热本体(1)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元件,其中,所述铝硅碳散热本体(1)与所述第一铝层(3)相连接的表面为平整表面;所述陶瓷绝缘板(2)为氧化铝陶瓷板、增韧氧化铝陶瓷板、氮化铝陶瓷板或氮化硅陶瓷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铝层(3)和所述第二铝层(4)为纯铝层和/或铝合金层;所述第一铝层(3)的厚度为0.02~0.15mm,所述陶瓷绝缘板(2)的厚度为0.25~1mm,所述第二铝层(4)的厚度为0.2~1.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元件,其中,相对于同一块所述铝硅碳散热本体(1),所述陶瓷绝缘板(2)的设置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铝层(3)和第二铝层(4)的设置数量为一块和/或多块;
或者,相对于同一块所述铝硅碳散热本体(1),所述陶瓷绝缘板(2)的设置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铝层(3)和第二铝层(4)的设置数量与所述陶瓷绝缘板(2)的数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元件,其中,所述铝硅碳散热本体(1)上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散热柱(5);所述散热柱(5)的一端与铝硅碳散热本体(1)固定连接,散热柱(5)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元件,其中,所述散热柱(5)与所述陶瓷覆铝导热体分别设置在所述铝硅碳散热本体(1)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所述散热柱(5)为铝柱、铝合金柱和铝覆铜柱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元件,其中,所述散热柱(5)通过渗铝一体成型地连接在所述铝硅碳散热本体(1)上。
10.一种散热元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碳化硅多孔骨架(10)和陶瓷绝缘板(2)装入渗铝模具(9),并使得所述碳化硅多孔骨架(10)与所述陶瓷绝缘板(2)之间具有第一空隙(6)且所述陶瓷绝缘板(2)与所述渗铝模具(9)的壁之间具有第二空隙(7);
S2.在压力铸渗条件下,将熔融铝液加入所述渗铝模具(9)并填充至所述第一空隙(6)和所述第二空隙(7)中并且进行抽真空和加压的操作,然后进行冷却脱模;
S3.通过蚀刻去除所述第一空隙(6)和所述第二空隙(7)中的部分铝金属,以使得所述第一空隙(6)中的剩余铝金属形成第一铝层(3)而所述第二空隙(7)中的剩余铝金属形成第二铝层(4),且所述陶瓷绝缘板(2)将所述第二铝层(4)与所述第一铝层(3)和所述铝硅碳散热本体(1)隔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压力铸渗条件包括:预热的温度为500-700℃,熔融铝液的温度为500-700℃,抽真空的压力为50-100Pa,加压的压力为4-10MPa;所述熔融铝液为纯铝或铝合金。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碳化硅多孔骨架(10)与所述渗铝模具(9)的壁之间还具有第三空隙(8),所述第三空隙(8)用于形成散热柱(5)。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陶瓷绝缘板(2)为氧化铝陶瓷板、增韧氧化铝陶瓷板、氮化铝陶瓷板或氮化硅陶瓷板;所述第一铝层(3)的厚度为0.02~0.15mm,所述陶瓷绝缘板(2)的厚度为0.25~1mm,所述第二铝层(4)的厚度为0.2~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551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