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纳米超级电容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25547.4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8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张中方;陈章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勇;张中方;陈章盛 |
主分类号: | H01M2/12 | 分类号: | H01M2/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纳米 超级 电容 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蓄电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新型纳米超级电容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绿色能源和生态环境越来越关注。众所周知,电化学超级电容器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能量储存装置。根据储能原理有双电层电容器和法拉第准电容器两种类型,超级电容器的电荷储存发生在电极、电解质的形成的双电层上以及在电极表面进行欠电位沉积、电化学吸附、脱附和氧化还原产生的电荷的迁移;化学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法拉第电荷转移来储存电荷的。具有高安全性的电容电池是超级电容器和化学电池的有机结合体,与传统的超级电容器和化学电池相比,电容电池的比功率和循环次数可以达到化学电池的10倍以上,储存电荷的能力远比超级电容器高,并具有充放电速度快、对环境无污染、循环寿命长、使用的温限范围宽等特点,是本世纪最具有希望的一种新型绿色能源。大型充电电池预计将在电动汽车、农业及建筑机械、通讯、智能电网调峰、军工、电动自行车等交通设备以及自然能源领域得到普及,据预测市场将会大幅增长。
目前所有化学电池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主要是由电极和电解液间的化学反应引起。电解液的主要成分为闪点很低、沸点也较低的有机溶剂,在一定条件下会燃烧甚至爆炸。处于充电态的电池正极材料为强氧化性化合物,同时处于充电态的负极材料为强还原性化合物,如电池出现过热,会导致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被氧化和还原,产生大量气体和更多的热,如缺少安全阀或者气体来不及通过安全阀释放,电池内压便会急剧上升而引起爆炸。另外,电池过充,导致高电压时正极加速氧化电解液,产生的热和气体也可能令电池热失控;而且电容由于内阻非常低,在短路时候会产生非常强的放电电流,甚至引起强烈爆炸。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安全性能的,防止爆炸后伤人的新型纳米超级电容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纳米超级电容电池,包括电池本体、正极板、负极板和隔膜,其结构要点是,电池主体上设有安全阀,所述的正极板和负极板均为波浪形设置,隔膜设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正极板、负极板和隔膜均设在电池本体内,所述的正极板和负极板均由纳米超级电容材料制成,电池本体外设有保护壳,保护壳上设有防爆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保护壳上设有数个均匀这列设置的通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防爆膜为数个,数个防爆膜设在通孔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保护壳外设有耐腐层,耐腐层采用软质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耐腐层与保护壳之间设有弹性编制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弹性编织网折叠设置,弹性编织网与耐腐层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弹性编织网内设有螺旋缠绕的金属丝。
一种新型纳米超级电容电池,其制造方法是:
S1.将纳米超级电容材料制成的正极板和负极板均安装在电池本体内,并将隔膜安装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在电池本体内注入电解质后封装;
S2.将封装后的电池本体插设在保护壳内,并将保护壳进行封装,保证保护壳内的空气密度和温度;
S3.金属丝螺旋缠绕并在金属丝的外层套设弹性编织网,弹性编织网的材质与耐腐层的材质相同,并且弹性编织网与耐腐层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造;
S4.将耐腐层和弹性编织网套设在保护壳外后,进行封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耐腐层采用橡胶混合有玻璃纤维制成,橡胶与玻璃纤维的混合比例为8: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结构上的变化,增加了电池的安全性,防止电池爆炸,甚至电池发生爆炸时,能够有效的减少爆炸所产生的气流气压等,同时避免了电池爆炸后金属物体飞溅对人们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池本体,2-正极板,3-负极板,4-隔膜,5-安全阀,6-保护壳,7-防爆膜,8-通孔,9-耐腐层,10-弹性编织网,11-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勇;张中方;陈章盛,未经李勇;张中方;陈章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55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