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疏水微孔膜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26941.X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4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唐娜;唐钦鑫;项军;张蕾;程鹏高;杜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71/76 | 分类号: | B01D71/76;B01D69/08;B01D69/02;B01D6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2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 微孔膜 疏水 制备 产品膜 共混膜 孔隙率 共混 机械性能 稀释剂 断裂伸长率 热致相分离 柔韧性 导热系数 化学性能 热量损失 使用寿命 热效率 膜孔径 膜蒸馏 透气性 温度差 蒸汽压 改性 添加剂 应用 | ||
1.一种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疏水微孔膜,其特征在于,聚丙烯的质量分数20~40%,乙烯辛烯共聚物2~20%,稀释剂37~78%,添加剂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疏水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烯辛烯共聚物,不局限于含有不同质量含量辛烯的乙烯辛烯共聚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疏水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丙烯的熔融指数在2~2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疏水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释剂为豆油、色拉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二苯醚、液体石蜡、硬脂酸钙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疏水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添加剂为己二酸、辛二酸、二亚苄基山梨糖醇或苯甲酸中的一种。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疏水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聚丙烯的质量分数20~40%,乙烯辛烯共聚物2~20%,稀释剂37~78%,添加剂0~3%。
(2)将步骤(1)称取的混合原料加入反应器中搅拌,通入氮气保护,加热至160℃~300℃,搅拌4小时以上后停止,静置2小时以上脱泡,得到均相铸膜液。
(3)将(2)所得铸膜液涂覆于聚酯无纺布表面刮成平板状;或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温度为160℃~300℃,经喷丝头纺成中空纤维状;然后进入0℃~130℃水浴/油浴发生相分离。
(4)将步骤(3)成型的膜浸入萃取液中24小时以上,萃取完成后置于30℃~60℃真空烘箱中干燥,待萃取剂完全蒸发后即得本发明的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疏水微孔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纺布包括而不局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萃取剂甲醇、乙醇、丙醇、正己烷、环己烷、丙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694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