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砂岩型铀矿有利砂体和有利区带的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28285.7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4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贺锋;张字龙;衣龙升;修晓茜;杨梦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34 | 分类号: | G01V1/34;G01V1/28;G01V1/36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闫兆梅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带 砂体 砂岩 预测 研究技术领域 砂岩型铀矿 地貌单元 地貌恢复 地貌特征 关键时期 铀矿地质 沉积 恢复 | ||
本发明属于一种铀矿地质研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砂岩型铀成矿有利砂体和有利区带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古地貌恢复;步骤2,古地貌单元划分;步骤3,铀成矿有利砂体和有利区带预测。该方法通过恢复含矿目的层沉积期和铀成矿关键时期古地貌特征,圈定砂岩型铀成矿有利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铀矿地质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砂岩型铀成矿有利砂体和有利区带的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转变的关键时期,“节能减排”是重中之重,以往“粗放-高耗能”的生产方式将逐步被“清洁-有效”的生产方式所取代,核电就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我国正处于核电建设大发展时期,而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天然铀供给,且逐年递增。这就需要足够的经济可采铀矿资源储量来满足国家核电建设的需要。保障国内天然铀资源稳定供给,已是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必需面对的严峻挑战。“地浸”技术的突破,使得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具有成本低、易开采、安全环保的特点,砂岩型铀矿资源已成为我国经济易采的有效资源。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我国北方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以来,先后在伊犁、鄂尔多斯、二连和松辽等盆地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是皂火壕铀矿床、纳岭沟铀矿床、大营铀矿床和钱家店铀矿床的发现和资源量的扩大,使得我国探明的砂岩型铀资源量已跃至我国四大工业类型之首。
砂岩型铀矿有利区带预测技术方法体系主要基于砂岩型铀成矿有利空间识别技术、深埋铀矿化表征信息识别技术、深部含矿砂岩体识别定位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含矿目的层成矿环境的精细分析,利用物化探等技术手段,探测识别深部铀矿化信息,基于GIS平台,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对研究区的成矿有利地段进行全方位综合预测,落实铀矿化有利区段。该方法对成矿有利地段进行全方位综合预测,需要利用大量的钻孔资料、航放数据及地面放射性测量数据和地震资料等,适合于勘探中后期;但在勘探前期,钻孔资料偏少,放射性测量工作少,地震资料缺失,该方法不甚适用,急需一种在前期铀矿勘查工作中适用的砂岩型铀矿有利区带的预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砂岩型铀矿有利砂体和有利区带的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恢复目的层沉积期和铀成矿关键时期古地貌特征;圈定砂岩型铀矿有利砂体和有利区带。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砂岩型铀矿有利砂体和有利区带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古地貌恢复;
步骤2,古地貌单元划分;
步骤3,铀成矿有利砂体和有利区带预测。
所述的步骤1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通过钻孔资料和地震资料整理收集研究区古地貌恢复所需的数据;
步骤1.2对上述步骤1.1得到的数据进行去压实校正,通过拉平不同时期沉积层或古沉积水平面,恢复研究区目的层沉积期和成矿期的古地貌;
步骤1.3在上述步骤1.2去压实校正的基础上,利用该研究区沉积期的古水深资料,进行古水深校正,显示恢复的古地貌特征。
所述的步骤1.1中数据包括钻孔的海拔、分层数据以及目的层的砂岩厚度、地层厚度、含砂率,以及残留厚度和恢复剥蚀厚度。
所述的步骤1.3中采用印模法,利用三维显示技术,显示恢复的古地貌特征。
所述的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结合钻孔资料,依据沉积期古地貌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目的层沉积期的古地貌单元;
步骤2.2结合钻孔资料,依据铀成矿期的古地貌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目的层铀成矿时期的古地貌单元;
步骤2.3在步骤2.2的基础上,再现不同时期铀储集层的空间位置及形态演化,重建铀成矿不同时期的古水流的空间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未经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82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