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XRCC3的IgG抗体作为胃癌血清标志物的应用及其试剂盒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629783.3 申请日: 2017-07-28
公开(公告)号: CN107449903B 公开(公告)日: 2019-07-05
发明(设计)人: 李胜;王靖方;贺林;陈培华;秦胜营;蒋太交;宓现强;李兴旺;孟广勋;张驰宇;周育夫;陈登宇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浦东解码生命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G01N33/535 分类号: G01N33/535;G01N33/536;G01N33/574
代理公司: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代理人: 许伯严
地址: 200030 上海市徐汇区***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xrcc3 igg 抗体 作为 胃癌 血清 标志 应用 及其 试剂盒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检测血清中抗XRCC3‑IgG抗体的试剂在制备诊断和预示胃癌的试剂盒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抗XRCC3‑IgG抗体作为胃癌血清标志物,定性测定人血清中抗蛋白质XRCC3‑IgG抗体的水平,检测胃癌的特异性为87%,敏感性为90%,可以作为辅助胃癌早期诊断的一种手段,以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利用检测血清中抗XRCC3‑IgG抗体的试剂制作的胃癌诊断试剂盒,灵敏、安全、可靠、易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癌症的标志物,具体为抗XRCC3的IgG抗体作为胃癌血清标志物的应用及其试剂盒。

背景技术

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的统计,在全世界范围,胃癌病人的死亡率高居第二。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中显示有接近950,000个新发病例,同时有约700,000人死于这一种疾病。在我国,每年胃癌新发患者数超过30万,死于胃癌的人数约16万,病死率居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为降低死亡率,提高胃癌的疗效,关键是胃癌的“三早”工作,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然而,由于绝大多数胃癌患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故早期胃癌诊断率很低,手术率不足10%;术后病人的生存期也较短。目前,我国胃癌总体5年生存率为43.4%,术后病理分期(pathological TNM,pTNM)I、Ⅱ、Ⅲ、Ⅳ期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5.65%、58.73%、28.Ol%和8.42%。因此,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非常重要。而一般体检和影像学检查作用有限,缺少预警价值。因此从长远角度看,应致力于发现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的肿瘤标志物。此外胃癌异质性大,预后及对治疗的反应性差别较大,对于临床评估预后以及对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与评价,均需良好的肿瘤标志物。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符合以下条件:(1)敏感性高;(2)特异性高;(3)肿瘤标志物浓度和肿瘤大小、转移、恶性程度有关,能协助肿瘤分期和判断预后;(4)半衰期短,有效治疗后浓度很快下降,能较快反映体内肿瘤的实际情况;(5)存在于体液,特别是血液中,易于检测。

肿瘤血清标志物的研究一直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现已有多种胃癌肿瘤标识物:如癌胚抗原(CEA),存在于胃癌及其它腺癌患者的血清中,但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意义较小,主要用于胃癌治疗前后的动态观察;CA125、CA19-9、CA50、CA724以及CA242等部分糖抗原在部分胃癌患者中可升高,但其敏感性仅20~40%;还有研究发现肿瘤相关糖蛋白抗原-72(TAG-72)对胃癌的敏感性为69%,特异性为84%;糖蛋白抗原MG7-Ag在血清中有40%-60%的阳性检出率,在胃癌组织中有80%-94%的阳性检出率;核小体组蛋白类抗原(IPO—38)作为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为57.4%,特异性超过90%以上这些指标均有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某些肿瘤基因,如DDC、c-myc、c-erb-2、p53以及nm23等对胃癌的发生、转移也有一定意义,但广泛应用于临床仍受限制。由于现有的胃癌生物标识物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上的缺陷,虽然在疗效监测、提示复发、判断预后和高危人群的普查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目前仍不能用于胃癌的确诊。为了实现对胃癌的早期高灵敏性,高特异性的诊断,急需在分子水平上寻找到更敏感、更特异的胃癌生物标志物。

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利用人蛋白质组芯片高通量、快速分析的优势,分析了胃癌病人相关血清87份(胃癌病人37份、健康人血清50份),在较短时间内比较了患者和健康人样品中的不同,给出了候选血清生物标志物,以期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胃癌。

XRCC3蛋白(X-ray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protein 3,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蛋白3)的主要功能是稳定染色体和修复DNA目前,未见有将XRCC3蛋白质作为胃癌生物标志物的报导。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浦东解码生命科学研究院,未经上海浦东解码生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97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